今日推荐:《给青少年的51堂情商课》作者:周贞慧。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五模块优化交际,宽容处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合作是实现共赢的最佳途径。且从人际关系的层面来看,懂得合作的人更容易使人产生聪慧可靠之感,自然更容易赢得他人的青睐,获得成功。
情商拓展训练课
学习怎样与他人更好地合作
1.彼此信任。合作最重要的是对彼此保持信任,如果在犹疑中耽误时间,那么双方分工的事情便无法很好展开。所以说当我们与他人合作时,需要信任他,相信他可以将事情完成好,也方便我们全身心投入到事情中。
2.保持沟通。在合作中我们需要与他人保持沟通,清楚了解彼此的优势,把控好事情发展的状态和方向,以便发挥自身优势获得最大效益。
3.适时赞美。当对方有了一定成就时,我们要给予肯定,适时赞美他,让他感觉到自己被认同,他的付出是值得的,那么他接下来就会有更多的热情来完成任务。
赞赏不是奢侈品
“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来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懂得真诚地去称赞别人,代表着这个人有发现美的眼睛以及善良的心灵。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总会格外受人青睐,因为他的赞赏随时随地都能鼓舞人心,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18世纪晚期,大仲马已经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大作家了,不少作品被众人追捧拜读,功成名就。但早年的大仲马其实曾有一段非常潦倒的经历,灰色的阴霾笼罩了他很长时间,值得庆幸的是,最终有人用真诚的赞赏带给了他新生的希望。
四岁时,大仲马的父亲去世,年幼的大仲马缺失了父爱,跟母亲两人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当时大仲马的家庭条件极其艰苦,仅仅靠着母亲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大仲马到了上学的年纪,不仅不能像其他小孩一样去学校读书,甚至连吃饭都常常成问题,饥一顿饱一顿,日子过得十分窘迫。为了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大仲马的母亲不得不像镇上的男人一样每天出去干辛苦的体力活,自然也就很少有时间照顾儿子。大仲马在这样放养的状态下逐渐长大了,以至于到了十三岁还没接受过正规的教育。
这样潦倒的生活让他自卑,快成年的时候大仲马准备去巴黎找一份工作。可是想到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他对未来十分迷茫。父亲生前的一位好友听说了大仲马的处境之后很热情地接待了大仲马,准备先了解他的基本情况,于是问他:“你有什么比较擅长的事情吗?”
大仲马摇摇头。“你数学怎么样?”面对询问,大仲马又摇了摇头。“化学?法律呢?”一系列的问题让大仲马陷入了绝望,他想自己肯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了。
父亲的好友没有嫌弃他,反而安慰道:“那你先把你的住址留下吧,如果有合适的工作我再联系你。”大仲马怀着沮丧的心情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地址,没想到父亲的好友看到后发出一声惊叹,立马对其大加赞赏:“这字就写得很不错啊,字迹清楚字形美观,真是不错!”
一瞬间,大仲马受宠若惊,备受感动,内心的阴霾也似乎消散了不少。最终父亲的好友给大仲马安排了一份写字员的工作,大仲马的生活有了保障。自此以后,大仲马开始兢兢业业地工作,对生活也渐渐有了热情和期待,仿若新生。
而大仲马走上文学道路并且获得成功是离不开另一位友人的鼓励和赞赏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大仲马认识了一位叫阿道夫的贵族文艺青年。阿道夫热爱文学,饱读诗书,虽然大仲马与他的出身、地位差距甚远,但两人交往过程中莫名契合,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在与大仲马的交往中,阿道夫发现他对文学作品有着独特的感知力,于是鼓励大仲马继续学习文学艺术知识。在阿道夫的影响下,大仲马开始接触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很快沉迷其中。但因为早年没有接受太多教育,深奥的作品大仲马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亦师亦友的阿道夫经常细致地为他讲解。渐渐地,阿道夫发现大仲马的文学天赋并不局限于对现有文学作品的赏析,便开始鼓励他提笔创作。之后每每大仲马有新的原创作品出来,阿道夫都会认真研读,对他的进步给予赞赏,偶尔两人还一起探讨和打磨剧本。
每当大仲马因缺乏灵感而陷入自我怀疑时,阿道夫总会帮助他放松,并给予他更多的赞扬,让他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仲马越来越有信心。经过时间的磨炼和好友不懈的鼓励,他终于成功地创作了不少旷世奇作,成了享誉世界的大作家。而当大仲马回忆自己的一生时,他明确地提到,自己这辈子最感激最敬佩的人,便是自己的母亲与阿道夫。自己的母亲给予了自己生命,而阿道夫则让自己的生命熠熠生辉,让自己真的活了过来。
大仲马从一个自卑潦倒的男孩变成自信有为的大作家,离不开父亲好友的赏识和好朋友阿道夫的鼓励。语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有时候只是一两句简单的鼓励和赞赏,却能给人注入意想不到的信心。赞誉并非奢侈品,生活中,青少年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给身边的人多一份赞赏和鼓励,即使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亦能一扫他人失落的阴霾,也为自己积累珍贵人缘。
情商拓展训练课
如何恰当地给予赞誉
1.确认赞美对象
在发出赞美时一定要将你赞美的人与点出的事相匹配,不要张冠李戴。你在赞美一个人爱干净时,如若你要以他房间的整洁为依据,则先要确定他的房间是否是自己动手收拾的,以确定你的赞美对象对你的赞美受用。
2.把握赞美时效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时效性,赞美也是越及时越好。赞美是对某人行动的一种正面反馈,及时的赞扬更有利于激发受赞者的积极性,也能使赞扬者迅速获取受赞者的好感。时隔太久的赞誉则难免有些苍白无力。
3.赞美要适“度”
赞美与谄媚奉承不同,赞美以实际为尺度,言辞要符合实际。不能因一件小事而极尽溢美之词,过分夸大受赞对象的功绩。
4.找准具体赞美点
赞美一定要具体,越是精确的赞美越使人觉得真诚实在。如夸赞一个人完美不如夸赞一个人美丽或是风趣,这是因为美丽或风趣相对于完美而言要更加具体,而具体的赞美点能够直线提高赞美的可信度。
5.不以利益为出发点
务必真诚地赞美他人,而不是出于某种功利目的逢迎讨好。夹杂附属条件的赞美会使人感觉你虚伪且充满危险,自然对你生出抵触甚至是厌恶感。
学会分享,收获快乐
培根曾有一句名言:“把你的痛苦与别人分担,你的痛苦会减少一半;把你的快乐与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会增加一倍。”学会分享既不会使自己损失什么,又能让你从中得到收获,就如同你分享快乐,也能从别人那里收获快乐。学会分享是一种美德,既给自己带来收获,也给了别人一份好心情。人际交往中,真诚主动地与别人分享,才能收获别人的真心。
一天,一位母亲从外边带了两大筐桃子回家,一筐已经熟透了,一筐还能放几天,这是一位远房亲戚送来的,她准备分给她的几个儿子吃。回到家后,她却并没有第一时间让孩子们吃水果。桃子这种水果不宜久放,容易腐烂,于是她指着两大筐桃子问几个儿子:“这么多的桃子,我们要怎么吃才能保证桃子不会因为腐烂而浪费呢?”
几个孩子看着筐里的桃子都十分心动,只想尽快品尝。大儿子抢先说:“我们可以先把熟透了的吃完,要不然它们就坏了。”
母亲点了点头,接着问:“可是等我们把这些熟透的吃了,其他桃子恐怕也要开始腐烂了,我们吃的就一直是不新鲜的桃子。”
这回二儿子开口道:“那我们就先把那些刚刚熟的吃完,先把最好吃的吃了。”母亲听到这话,笑着反问道:“那熟透的桃子注定要被我们浪费了。”
二儿子听了这话,皱了皱眉,再也想不出其他办法。母亲看了看在一旁沉默的三儿子,想听听他的想法,便对他说:“你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吗?”
过了一会儿,三儿子才开口:“我觉得我们可以把所有桃子混在一起,再分给邻居吃一点,她们帮我们吃一部分,我们自己吃一部分,这样不仅不会浪费,也能让邻居尝尝我们的桃子。”三儿子一说完,母亲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摸着他的脑袋不住地称赞。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分享只是单纯地将自己所拥有的给予他人,让别人同享快乐和幸福,却不知道,分享有时不只是付出,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收获。
在故事中,无论是大儿子先吃熟透的桃子的说法还是二儿子先吃好吃的桃子的说法,到最后总会浪费一部分桃子,而小儿子的想法则恰到好处地弥补了两者的不足,将桃子分享出去,不仅能让大家都尝到新鲜的桃子,还能避免桃子因吃不完而浪费,而在大家收到桃子后还很有可能会给予他们相应的回报。所以说,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才有意义,学会分享,也能从分享中收获快乐与爱。
情商拓展训练课
如何学会分享
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主动分享,而分享是我们人际交往中一种重要的方式。我们应当如何才能学会分享呢?
1.思考分享后他人的情绪。鼓励自身多去思考自己的分享行为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情绪,或者不分享又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情绪,这会让我们更乐意分享。研究表明,学会考虑他人感受后,即使偶尔几次不分享,之后的分享行为却会大大增加。
2.双向互动,传递价值。分享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向交流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分享自己最宝贵的、能给人带来价值的事物给他人。而在互动分享过程中既增进与他人情感交流,收获友谊,同时又向周围的人传递了正向的价值观,一举多得。
3.分享需要真诚以待。真正的分享需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与他人分享交流。当你真诚地与人分享你所拥有的快乐,会得到双倍的快乐。当你真诚地与他人分担他们的忧伤和痛苦,忧伤和痛苦会减半。只有体会了这种真诚分享的益处,我们才能更好地延续分享这种美德。
谦逊的人受欢迎
牛顿曾经说过:“谦虚对于优点犹如图画中的阴影,会使之更加有力,更加突出。”适当的谦虚不仅能够放大自己的优点,让自己能够以更加端正的心态砥砺自我,不断进步,还有利于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融入集体,获得他人的好感。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的医术十分高明,大家都将他奉为神医。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听闻虢国太子刚逝世,百姓都在为太子祈福祷告。他十分好奇,便来到宫门前打听太子突然离世的原因。刚巧碰上了中庶子,一问才得知太子是因积血不畅突然暴毙,然后他又询问了太子的去世时间等问题,扁鹊点了点头对中庶子说:“你去禀告国君,我还有办法让他活过来。”
中庶子不太相信,扁鹊便将虢国太子的病症分析了一番,并对他说:“你去摸一摸太子的大腿,看是否有温度,探一探他的鼻息,是否还有气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一定还有生还的希望。”
中庶子半信半疑地进去按他的说法试探了一下,果然如扁鹊所料,便立马将情况禀告了国君。国君听闻喜出望外,立马把扁鹊迎了进来。经过一番观察诊断,扁鹊发现太子并没有真正死亡,只是得了尸厥症。于是他立马用针灸对太子进行了抢救,没过多久,太子竟然真的醒来了,大家看到此番景象,觉得扁鹊医术实在了得,当即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后按照扁鹊的吩咐,给太子连续服了二十多天的汤药,最终太子病痛痊愈,恢复了原来的健康体魄。
后来民间一直流传着扁鹊让虢国太子起死回生的事迹,对此他却总是谦虚地表示:“并不是我高明的医术让太子起死回生,他本来就没有死,我只是医治了一个普通病人,让他恢复了健康而已。”
一直以来,面对别人的夸赞,扁鹊都是用这样谦逊的态度回应。齐国国君有一回对他说:“你医术那么了得,将你封为‘天下第一神医’也不为过。”扁鹊却连忙婉拒:“我可担不上这个称号,其实我的两个哥哥都比我医术高明。”
这下国君好奇了:“你哥哥的医术如果真的比你还厉害的话,为什么从未听说?”扁鹊解释道:“我的二哥一般在病人出现一点小状况时就能及时发现并为他治疗,我们村里的人只要有一点点小问题都是去找我二哥,所以他也只在我们村里比较有名而已。而我的大哥更厉害,一般只要看一眼别人,就能判断出对方是否有生病的端倪,在别人生病之前就能防患于未然。因此也只有我们家里人才知道他的高明之处。而我,既不能及时诊断出小病症,又不能为别人预防疾病,等病人找到我的时候一般都是病入膏肓了,我为他们减轻或治愈病痛这并不高明,我的两个哥哥才能称得上是神医。”
扁鹊拥有高明的医术却一直低调地行医,专注为病人治病,这也是他一直受众人尊敬的原因。他一生巡诊列国,为各地病人医治病症,让许多百姓摆脱了病痛。他的众多医学诊疗经验,对后世医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中的扁鹊哪怕是面对“天下第一神医”的称赞时,也没有得意忘形,只是谦逊地回复众人,便继续为其他人治病。他凭借自己这种谦逊的态度赢得了国君以及人们的尊重。青少年应该学习扁鹊的谦逊精神,并意识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只有正视自己的问题,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让自己不断进步,并成为社交场合受欢迎的人。
情商拓展训练课
如何保持谦逊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mxftyy/1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