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没追剧了,因为追剧改变不了我剧外的生活,话说我不追剧也活得挺好的呀!可是最近很火的《30岁而已》我追了好多集,还看完了结局。
不是说这部剧有多大价值,所以花时间去追而是剧里的共鸣性太强了,对我个人来说,三位女主角在我身上都或多或少有投射。
和顾佳的共鸣~美食
和顾佳的共鸣是美食,不是她的事业心哈,差太远没法比。只是都是孩子她妈,做了宝妈,变着花样做美食,不仅给孩子做,也研究自己喜欢吃的和家人喜欢吃的。买了好几种风味的美食书籍,有西餐,有湘菜,也有烘焙。
迷上了吃之后,就是一道普通的食材,也要研究它怎么做最好吃。山药我把它做成蓝莓山药,整个爱心的形状。冷藏过后还真的吃起来有冰淇淋的感觉,除却蓝莓不是山药。[捂脸]
土豆呢,煮半熟后压扁整个烤来吃,烤料辣椒,花椒,葱蒜还有孜然。辣椒花椒都是我的爱,加上孜然的烤土豆真的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小可爱小白口蘑菇呢,怎么做孩子才最爱吃呢,米饭+培根+芝士炒制成饭团,把它装入小可爱碗状形的口蘑里,整个叫蘑菇盅。吃起来特别的香甜。大人一口一个,小孩2口一个,很对孩子的口味。
最近还干了一件和顾家佳一样的事,给小孩幼儿园的同学做纸杯蛋糕,并不是特意跟她学,只是恰好幼儿园说要一学期结束了要开个美食分享会,我刚好会。我不是一个专一的人,现在只能想吃,不想动手做了。
我不是一个专一的人,现在只能想吃,不想动手做了。
王漫妮~工作共鸣
和王漫妮的共鸣,是和她一样有过类似的工作,不过我卖的没她贵,[捂脸]她卖几万的,我卖几千元的。她卖奢侈品,男女通杀。我只卖女装,和男性从来没有什么语言,所以卖不来男装。
王漫妮接待的刘女士,看上去没钱不买型,我也接待过,我清楚的记得,一名中年妇女穿着旧得发白的裤子,起毛的上衣,一张普通的脸。不像是刚从农村来的,但也根本不像城里富有的。店里导购的态度和《30而已》里一样,没有人觉得她会买。我呢,来者不拒,至少看上去平等对待任何一名顾客,心里想的那是另一回事。另一方面呢我也闲得没事,实体店近年来都是冷冷清清。
结果是那位女士花了8/9千,拎着几袋衣服出了店门,最便宜的一件上衣+,买了2件,裙子+,皮衣+。打折区的她不看。
自从那位在大家眼里看起来没钱没气质的女士之后,大家也不再对这类型的女士低眼相看。之后店里的,隔壁店的都时常谈起那位女士。大家无非就是议论她那么有钱,为什么还要穿一条发白的裤子?普通人现在都很少有穿着旧的发白的裤子了。
生活不是剧,当然我并没有那位女士的婚姻故事和她的钱从哪赚来的。只是她给我们都带来了思考。该不该穿很多年旧的衣服?该不该买昂贵的衣服?我们和王漫妮一样,丢了衣服要省吃俭用一个月,真的赔不起。一样的心情每天面对的人和站着的地方和自己的身份是那么的不搭调,或者我们也买得起,只是我们又常对自己说,我们穿这么贵的衣服干嘛去?
钟小芹~写作共鸣
剧中的钟晓芹是位普通的物业员工,在离婚后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把自己的情感经历写成了小说,因为点击率高,反响不错,出了书,摇身一变,成了作家。卖了版权还赚到了人生未曾有过的财富。
我呢,不是什么作家,只是一个业余小作者,同样是写作,所以在她身上也有一定的共鸣性。话说其实我就是一个文盲,怎么就写作起来了呢?
这最初源于听亲子课程千聊免费送的写作课,嗯,反正免费送的,听就听吧。还真把他听完了,虽然知道自己没什么写作的天分,又没有文化基础,只是有时候心情好或不好的时候,就想写点东西表达一下,感觉把它写下来也挺好的。就这样我就开始了写作。
一开始我在美篇当日记的形式写作,每天都会写一点,虽然说写的不多,写的也不好。写着写着呢,评论下面会有人说,文笔挺好的,还有人说你这写的哪是文章啊,明明是诗歌,我对这个评论挺惊讶的。
从写作开始到现在,应该过去了大半年了,我成为了今日头条的文化领域的优质创作者,这对于文化人来说是很容易的,但对于我这个文盲了,我还是挺不容易的。
我一个文盲,跑来写作,似乎是个笑话,不过无所谓,因为我也30岁而已。30岁而已,前半生而已,我还有后半生可以重生,写作继续,文化继续,不停更,未来可期。
写作路上让我意外的是,有些高学历,老师,教授,作家也会和我这样的小白交流,有的会夸夸我,有的会指导我,有的会中肯的给出意见。不论哪一种,在此感激不尽!
我并不奢望成为剧中的钟晓芹,成为作家,因为生活不是剧,我有我的剧。
最后祝愿所有30岁的朋友和即将30岁的朋友,往后余生,不被年龄所限制,30岁,40岁,50岁的朋友依然可以乘风破浪,轻装度过万重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jxftyy/1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