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由焦在所开发、编订,旨在弘扬中医,服务于老百姓身体健康。内容源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并不是简单的内容再现,而是通过艰苦努力,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转化而成。
止血药
hemostatics
以制止人体各种出血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功用根据各种止血药物药性的不同,止血作用又有差别,如药性苦涩者多有收敛止血的作用;药性寒凉者多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药性行散者能活血去瘀,瘀血去,血自归经,即多有化瘀止血的作用;药性温煦者多有温经止血的作用。虽然止血作用机制不同,但均能针对血不循经的不同原因,加速血凝,达到迅速止血,建立正常血液循环的目的。部分止血药还有活血止痛、消肿散瘀、解毒敛疮、清肝明目、祛痰止咳等作用。
分类和适应证根据止血药自身药性和所适应的病证,可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四类(见表常用止血药)。①收敛止血药。主要用于吐血、衄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出血及外伤出血等症而内无瘀滞、外无实邪者。常用药有白芨、仙鹤草、棕榈、紫珠、藕节、刺猬皮、鸡冠花等。②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症。常用药有大蓟、小蓟、侧柏叶、白茅根、地榆、槐花、苎麻根、羊蹄等。③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引起的各种出血症。常用药有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血余炭、卷柏、莲房等。④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阳气不足,统摄无力所致的虚寒出血。常用药有伏龙肝、艾叶、炮姜等。此外,某些止血药还可用治血瘀经闭,跌仆伤痛,疮毒痈肿,水火烫伤,肝火头痛,眩晕目赤,黄疸水肿,热淋涩痛,肺热咳嗽,痰黄粘稠等证。
配伍使用止血药时须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具体证候准确选药,合理配伍,才能收到良好的止血效果。血分实热,迫血妄行引起的出血,配伍清热凉血药;阴虚阳亢,虚火上炎引起的出血,配伍滋阴降火潜阳药;血分瘀滞,血不归经引起的出血,配伍行气活血药;气虚阳虚,摄血无力引起的出血,配伍益气温阳摄血药。
用药注意使用止血药时要注意止血而不留瘀。所以,出血初期及出血夹瘀者,当选用化瘀止血药,或于收涩止血药中少佐活血化瘀药;血热妄行出血,也不宜大量使用凉血止血药,以免用药太过,寒凝血滞成瘀。大出血引起的虚脱危症,当先益气固脱。
现代研究止血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凝血,缩短凝血时间;使局部血管收缩止血,或改善血管壁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而止血;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活性等。部分药物还有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抗心律失常、抑菌、解热、祛痰、镇咳、利胆、利尿等作用。止血药分别对西医诊为肺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性出血,血液病出血,妇科出血,外伤出血,以及各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出血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部分药物还可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肝炎、肾炎、泌尿系感染、局部炎症、烫伤等。
(文:架兴东表:华海清)
常用止血药
(三七不列入此表,见专条)
类别
药名
来源、性能、功用主治、主要成分、用法用量、备注
凉血止血药
小蓟
(猫蓟-千针草)
菊科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ossegetum或刻叶刺儿菜C.setosum的根及全草。
甘,凉。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散瘀。主治血热妄行,衄血,咯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全草含生物碱,胆碱、皂甙等。
煎服,10~15克,鲜品可用30~60克。
大蓟
(虎蓟、野红花)
菊科植物大蓟Cirsiumjaponicum根及全草.
甘,苦、凉,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主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全草含生物碱、挥发油;鲜叶含柳穿鱼甙;根含乙酸蒲公英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等。
煎服,10~15克;鲜品可用30~60克。
白茅根
(茅根、地筋,甜草根)
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var.major的根茎。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主治血热吐血,衄血,咯血,尿血,湿热黄疸,热淋,水肿,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喘。
根状茎含芦竹素、白茅素、薏苡素、豆甾醇,菜油醇、β-甾醇,钾盐等。
煎服,10~30克;鲜品可用30~60克。
侧柏叶
(柏叶)
柏科植物侧柏Biotaorientalis的叶、嫩枝。
苦、涩、寒。归肺、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祛痰止咳。主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血痢,崩漏下血,肺热咳喘,百日咳。
叶含挥发油,油中有侧柏烯、侧柏酮、小茴香酮、蒎烯。并含黄酮类,中有扁柏双黄酮,新柳杉双黄酮,穗花杉双黄酮、槲皮素杨梅黄素、山柰酚。
煎服,10~15克。
苎麻根
(苎麻头)
荨麻科植物苎麻Boehmerianiuea的根。
甘寒。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主治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淋症热毒疮痈,外伤出血。
根含酚类、三萜(或甾醇)、绿原酸、咖啡酸等。
煎服,10~30克。
羊蹄
(羊蹄大黄、土大黄)
蓼科植物羊蹄Rumexjaponicus或尼泊尔酸模R.nepatensis的根。
苦,寒。归心、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清热除湿,通便解毒,杀虫疗癣。主治吐血,衄血,便血,痔血,崩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黄疸,痢疾,淋浊,便秘,湿疹,疥癣,痈疖肿毒,女子阴蚀,跌打损仿。
羊蹄根含大黄酚、大黄素、尼泊尔酸模素等;尼泊尔酸模根除含上述成分外,尚含羽扇豆醇、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荭草酮等。
煎服,9~15克。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鸡冠花
苋科植物鸡冠花Celosiacristata的花序。
甘、涩,凉。归肝、大肠经。
收涩凉血,止血,止带,止痢。主治崩漏,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带下,赤白下痢,久痢不止。
含山奈甙、苋菜红甙、蒎立醇及多墨硝酸钾。
煎服,6~15克。
槐花
(槐米、槐蕊)
豆科植物槐树Sophorajaponica的花朵或花蕾。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主治肠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花含芸香甙、白桦脂醇、槐花二醇以及槐花米素甲、乙和丙。
煎服,6~12克。
地榆
蕾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或长叶地榆S.officinalisvar.IongifoIia的根。
苦、酸、微寒。归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泻火解毒,敛疮。主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烫伤,湿疹,痈肿疮毒。
根含地榆甙Ⅰ、Ⅱ,地榆皂甙A、B、E。
煎服,10~15克。
化瘀止血药
茜草
(血见愁、活血丹、茜草根)
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cordifoIia的报及根茎。
苦、寒。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祛瘀通经。主治血热夹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根含多种羟基蒽醌类衍生物茜草素、异茜草素、羟茎茜草素、伪羟基茜草素、茜草酸、茜草甙、大黄甲素醚;尚含茜草萘酸甙Ⅰ及Ⅱ。
煎服,6~10克。
蒲黄
(蒲花)
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anguistifolia或东方香蒲T.orIentalis的花粉。
甘、平。归肝、心包经。
凉血止血,化瘀通淋。主治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脘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含黄酮类化合物以及h-二十五烷、硬脂酸等。
煎服,3~10克包煎。
卷柏
(回阳草、万年松、长生不死草)
卷柏科植物卷柏Selaginellatamariscina的全草。
甘,平。归肝经。
活血祛瘀,止血。主治经闭,癥瘕,跌打损伤,吐血,衄血,便血,痔血,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
含黄酮、酚性成分、氨基酸、海藻糖等多糖类及少量鞣质。
煎服,5~10克。活血祛瘀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生者孕妇忌服。
血余炭
人头发经煅制而成的炭化物。
苦,平。归肝、肾经。
止血,消瘀,利尿。主治瘀血阻滞,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小便不利,血淋。
主含优角蛋白、尚含灰分、脂肪、黑色素。
研末吞服,1.5~3克。
莲房
(莲蓬壳)
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的成熟花托。
苦、涩,温。归肝经。
止血,消瘀。主治崩漏,月经过多,便血,尿血,血淋,瘀血腹痛。亦治黄水疱痔疮、脱肛等。
含微量莲子碱维生素B1、B2、C等。
煎服,5~10克。多炒炭用。
牛角
牛科动物黄牛Bostourusdomestica或水牛Bubolusbubalus角中的骨质角髓。
苦、温。归肝、肾经。
化瘀,止血。主治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崩漏,赤白带下,便血,冷痢等。
含碳酸钙,磷酸钙等
煎服,6~12克。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jxftyy/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