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痛原因 >> 急性腹痛的原因 >> 正文 >> 正文

肝占位待查

来源:腹痛原因 时间:2019-1-9

前情回顾

45岁女性患者,查体发现肝占位3天。既往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水平稍高,肿瘤标记物及病毒指标阴性。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

腹部CT

腹部MRI

影像描述:(MRI)肝脏右后叶肿物,大小约为3.6×4.8cm,分叶状,边界不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FS呈稍高信号,DWI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延迟强化,病变见门静脉右支穿过,肝右静脉分支狭窄。

问题答案:1、BCD2、C

病理:(肝穿刺)组织见梭形细胞增生,伴炎细胞浸润,结合免疫组化,考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病变。

免疫组化结果:AE1/AE3(-),Vim(3+),Actin(1+),SMA(2+),Desmin(-),s-(-),CD1a(-),CD21(-),CD35(-),CD68(3+),Ki-67(10%+)

讨论: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是一种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伴炎细胞浸润的中间性真性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肺部最多见,肝脏罕见,病灶可单发或多发,以右叶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婴幼儿和青壮年多见。该病症状多不明显,多于体检时发现,可包括发热、恶心呕吐、右上腹痛等,累及胆道时可出现阻塞性黄疸。WHO将其归为中间性,少数可复发或转移。

超声多为边界清楚的不规则肿物,有时见低回声环,内部多为不均匀低回声,CDFI分为三型:缺乏血供型(多见)、门静脉穿越型(即病灶内见门静脉分支穿过征象,具有特征性)、周边血流型;超声造影多为“快进快出”表现。CT平扫为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其内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动脉期略高于周围肝实质,门脉及延迟期多低于或等于周围肝实质;病灶亦可表现为无明显强化(病理学为凝固性坏死)或明显强化(含较多纤维组织及增生血管)。MRI表现可因肿瘤内增生纤维组织、浸润的炎细胞和凝固坏死组织所占比例不同,信号呈多样性。以炎细胞浸润为主时,肿瘤多呈T1WI高、T2WI低信号;存在液化坏死组织时,T2WI呈更低信号;当以增生纤维组织为主时,多呈T1WI低、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常表现为延迟强化。

IMT根据其强化特点可分为4型:全瘤强化型、边缘强化型、间隔强化型、无强化型。分型依据取决于病灶内部坏死情况,轻微或无坏死病灶表现为全瘤强化,大范围坏死病灶表现为边缘强化或无强化,坏死不彻底的病灶表现为间隔样强化。IMT的特殊影像学表现主要有:①隧道样中心坏死,肿物呈中心坏死,坏死充分、边界清楚,形似蛀虫爬过的隧道;②边缘包壳,环绕肿瘤的线状影,且多呈晚期强化。当中心坏死和与边缘包壳同时存在时可形成典型的多层状结构,即有核果型,果核、果肉、果皮分别代表中心坏死、肿瘤实体和边缘包壳,与“靶型”一致。另有一种常见类型为无核果型,表现为实性结节,可有边缘包壳,但无中心坏死区。

肝脏IMT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等,往往需联合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肝穿刺活检等重要辅助方法进一步确诊。其强化方式是与其他肿瘤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由于IMT缺乏肝动脉供血,故常在门静脉期后才表现出较明显的延迟强化。

综上,肝脏IMT发病率低,且常无特异性的影像及临床特征,因此临床误诊率较高,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影像上仍有可提示该病的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如肝内病变可见中心“虫蛀隧道样”坏死、伴边缘包壳、形似“有核果”时,应高度怀疑IMT病变;上述征象不典型时,边缘强化及延迟强化也同样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参考文献:

周纯武.肿瘤影像诊断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郭祥峰,高超,孙华,等.我国近20年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10(21):34-36.

毛晓楠,卢再鸣,郭启勇.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3(4):-.

长按下方扫描指纹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广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jxftyy/4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