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培根 >> 培根吃法 >> 正文 >> 正文

笛卡儿框定了近代哲学的问题疆域

来源:培根 时间:2023/12/17
一般认为哲学里的认识论范围更大一点,讨论的是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有效性的。知识论讨论的是知识本身的成真条件。当代认识论主要是知识论。近代认识论主要是研究认识能力和有效性的认识论。认识论的转向,经验主义与唯理论之争认识论会有转向,但并不是说认识论转向之后,就没有本体论了,认识论还是为本体论服务的。笛卡尔、休谟、康德、黑格尔等人,实际上都讨论本体论问题。就笛卡尔而言,他的我思,作为一个思维着的实体,既是认识论的根基,也是本体论的概念。休谟关于观念和因果性的讨论,也是既事关认识论,也事关本体论。斯宾诺莎的实体,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也是本体论的。在康德那里,他批评传统的本体论,但又试图建立先验哲学体系。到黑格尔那里,他的绝对精神被看作是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笛卡尔认识论和知识论不同,它们都可以用epistemology和theoryofknowledge来翻译。一般认为,认识论范围更大一点,讨论的是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有效性的。知识论讨论的是知识本身的成真条件。当代认识论主要是知识论。近代认识论主要是研究认识能力和有效性的认识论。从笛卡尔开始,在近代认识论上,主要有两条路。一条是以洛克、贝克莱、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一条是以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理论,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开始,就试图调和两者,但基本上还是站在唯理论的立场上来调和的。笛卡尔被视为欧洲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名著是《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ontheFirstPhilosophy)》,这本书写得很简约而成体系,主体部分是六个沉思,相当于六天思考的东西。虽然这本书语言很简约,但是理解上确实有难度。他的主要工作是如何从认识论的角度,如何去证明我存在,造物主存在,世界存在,如何去建立一个对世界的系统而自洽的解释。笛卡尔可以说是整个近代哲学的中心人物。不论是唯理论还是经验论,都是从笛卡尔开始的,因为笛卡尔框定了整个近代哲学的问题疆域。虽然笛卡尔的哲学不一定被后人所接受,但他的问题,却留了下来。我们要讨论知识的可靠来源,我们的认识能力,精神和物质的关系等等,都可以追溯到笛卡尔。唯理论里面,一般谈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斯宾诺莎认为我们真正的知识来源于观念内在的东西,他称之为真观念。这个真观念是天赋观念,在发生学的意义上是反思的结果,但是在逻辑上,它是知识的基础和前提。知识体系就是从真观念逻辑的推演出来的。莱布尼茨也提倡天赋观念,区分逻辑和事实,试图用逻辑为知识寻找确定性基础。而他关于普遍语言的提法,更是得到了当代一部分分析哲学家的推崇。唯理论并不一般地反对经验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但用美国哲学家塞拉斯的说法,这是因果的说明,不是知识的辩护。经验论一般从洛克开始,我们很少追溯到培根——培根仿佛是一个前传中的人物。洛克希望能从经验所得的观念出发,来建构可靠的知识。贝克莱认为虽然看似观念得自经验,实际上观念只是内心的东西,观念就在于被我们感知。从知识的层面上讲,知识只是事关观念,与外物无关,再进一步,就是休谟的怀疑论了。康德接受的是莱布尼茨·伍尔夫哲学体系的教育,但是休谟打断了他独断论的迷梦。他相信,知识的确定性不是来自于客体,而来自于主体的能力。这其实很容易想到笛卡尔的我思,在康德或莱布尼茨那里,称为统觉。不同之处在于,笛卡尔那里,我思还是一个精神性的实体,而在康德那里,则是一种能力。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希望证成先天综合判断,来为知识寻找一个可靠基础。为了防止错误,他为理性划定了界限,区分了物自体和现象。我们的知性的应用应当在现象界之内,理性在知识领域里只有范导性的作用,而没有建构性的作用。我们看到,沿着康德先验哲学的路子,一路向北,走到了黑格尔的绝对唯心论。费希特的知识学讨论知识和事实的根据问题。谢林的同一哲学,则是在理智直觉中达到主体与客体的同一。不仅事关知识,而且事关本体。而到了黑格尔那里,绝对精神的展开,既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即自我认识自己和世界),也是一个绝对精神自我展开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就是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在这里是认识论、本体论和逻辑学统一。年,57岁的康德写下了哲学史上其中一部最重要的重量级著作《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一发表,便引起了学界的轰动。后来又出版了《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年,出版了《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正式宣告了自己的批判哲学体系已经完成。黑格尔之后年,黑格尔之后,黑格尔哲学体系迅速瓦解,他的支持者也很快分化瓦解。但不意味着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就没了。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黑格尔的哲学在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依旧很有影响。马克思、阿多诺等人都深受黑格尔影响。在法国,通过科耶夫等人,黑格尔对阿尔都塞、福柯等人也有深远影响。实用主义哲学里,杜威就是从黑格尔哲学起家的。在分析哲学传统之中,也有黑格尔复兴的潮流。匹兹堡大学的布兰顿、麦克道威尔都对黑格尔感兴趣。罗蒂将之称为分析哲学从康德阶段到黑格尔阶段。如何评价这段历史,还有待观察。在前文,启蒙和唯物主义者基本不在其中。这些人包括我们熟悉的卢梭、伏尔泰和百科全书派的狄德罗、拉美特利、孔狄亚克、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主要是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政治哲学方向上,而在认识论、本体论上则没有太大的建树,基本上是沿袭经验论的观点。比如,伏尔泰、等人都深受经验论的影响,在基础理论上并没有多少原创。所以在一个以认识论、本体论为主线的叙事中,自然会忽略他们。但其实,在二十世纪,起码在分析哲学、心灵哲学之中,物理主义是主流。主要原因是,他们太过依赖当时的科学成就,没有严格的论证。当作为其哲学依据的科学本身发展之后,他们的理论就很容易被抛弃。虽然我们现在还谈人与机器的关系,但不是在拉美特利「人是机器」的角度谈,而是在当代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角度谈,与建立在机械力学之上的拉美特利等人的唯物主义,其实关系不大。相关文章: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什么意思?康德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批判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如何成为知识的第一原则?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nxftyy/9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