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寄语:法律是一门艺术,在获得对它的认识前,需要长期的学习。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人类在阅读中传承文化,开启心智,而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我们研究。“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作为一名政法干警,我们应将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努力做到博学、明辨、笃行。
为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打造一支高素质政法队伍,加快推进政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建设,我院新媒体平台现开设“阅读法律经典书籍”专栏,经过前期的酝酿筹备,今天与您见面了。该电子刊由我院青年检察官邱瑞琳发起并主持,该专栏以法律经典书籍评论、分享为主要内容,力求专业但不枯燥、深刻但不乏味,欢迎更多热爱阅读、愿意与大家分享阅读成果的政法同仁的加入。
身处繁华世界,愿我们放慢匆匆步履,享受阅读给我们温暖的慰藉、善良的心灵,让我们的灵魂变得饱满充盈。
//Book//Review
法律书评
《犯罪与刑罚》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
论犯罪与刑罚
作者:(意)贝卡里亚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黄风
出版年:-11
页数:
一、写作背景
18世纪中期,以伏尔泰、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时代先驱掀起了启蒙运动之浪潮,彼时的欧洲刑法,几乎与血腥、杀戮、复仇划等号。《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就是在启蒙思想盛行与欧洲刑事法律严苛的背景下产生的。作者贝卡里亚运用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和人权的观念控述了封建刑法制度的残酷并阐述了新的刑法原则,这部七万多字的《论犯罪与刑罚》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开辟了人类法律史“全新的时代”。
图|切萨雷.贝卡里亚
二、作者简介
切萨雷·贝卡里亚,年3月15日生于意大利米兰,16岁进入帕维亚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后,贝卡里亚和朋友们一起阅读和讨论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并时常进行激烈的争论,抨击旧的观念和传统,贝卡里亚的论理雄辩、逻辑严谨、想象力丰富,在朋友的建议和鞭策下,年贝卡里亚完成了《论犯罪与刑罚》的写作并出版。
该书的出版给贝卡里亚带来了赞扬和拥戴。书刚一出版,伯尔尼的爱国者协会在尚不知作者是谁的情况下就作出决定,向作者授予金质奖章,赞扬他是一位“敢于为保卫人类,反对最根深蒂固的偏见而呐喊的公民”。著名作家、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评价该书“具有宝贵的精神价值,好似良药,虽几许但可治病”。
三、内容简介
《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传世之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系统阐述犯罪与刑罚问题的著作,对旧的刑事司法制度以坚定的批驳和辛辣的讽刺,对于欧洲以致全世界的刑法改革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引着旧的刑事制度向着文明、理性、人道勇往直前。
全书共47章,前半部分总体论述了“犯罪”的概念和刑事案件法律程序,后半部分主要分类叙述了不同类型的犯罪,并围绕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刑罚宽和原则、犯罪预防原则等进行了论述。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贝卡里亚写道:“只有法律才能为犯罪规定刑罚,超越法律限度的刑罚就不再是一种正义的刑罚”。贝卡里亚是经典力学的推崇者,关于罪刑相适应,他从力学角度认为犯罪和刑罚的关系就是制造一种“阻力”,来抵消犯罪的“引力”,“犯罪对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们犯罪的力量越强,制止人们犯罪的手段就应该越强有力。这就需要刑罚和犯罪相对称”。关于刑罚宽和原则,贝卡里亚指出:“刑罚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残折磨一个感知者,也不是要消除业已犯下的罪行。刑罚的目的仅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他人不要重蹈覆辙。”关于犯罪预防原则,贝卡里亚认为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更高明,他在该书的结尾章节对如何预防犯罪进行了重点论述,包括把法律制定得明确和通俗、让法律知识广泛传播、使法律执行机构遵守法律、完善教育等。
四、读后感
贝卡里亚认为,刑罚具有及时性,“惩罚犯罪的刑罚越是迅速和及时,就越是公正和有益”。公正的司法得益于案件诉讼程序的流畅、透明、高效,一个“案子”进入司法机关后一次性优质办结,司法资源投入最少,当事人感受最好,否则司法公信力会大打折扣。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列出了一道数学公式,G=A/J(G=A:J),这是以“案-件比”为核心的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它蕴含着“案子”与“案件”、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依法办案与案结事了等关系的司法规律,代表的是全新的检察思维、检察智慧。
被誉为“刑法之父”的贝卡里亚课外兴趣非常广泛,他最喜欢数学和物理学,同学们称他为“小牛顿”,他还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美学等,他在刑法学领域中的一鸣惊人,恰恰受益于他广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受益于他思维的“多向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贝卡里亚强调,“把自己局限在自己学科范围内,忽略相似和相邻学科的人,在自己的学科中绝不会是伟大的和杰出的。”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融合的社会,任何学科都不可能游离于其他学科单独存在,法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要真正深入研究社会现象,必须要吸纳其他学科认识人类活动的方法、知识和智慧。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指出,检察官不仅要做办好案的“工匠”,还要努力成为司法检察政策把握运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大家”,不能只是熟悉法律,或者空泛地去讲政治,还要通过办案引领方向,总结纠正存在的社会治理问题,推进司法解释的制定、健全、完善。
写在最后:
“一切违背人的自然感情的法律的命运,就同一座直接横断河流的堤坝一样,或者被立即冲垮和淹没,或者被自己造成的漩涡所侵蚀,并逐渐溃灭。”新时代,司法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正需求,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一个时代命题,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探索的过程,诚如培根言:“不应期待播种与收获同时进行,为了使之成熟,必须有培育的过程。”
文字:邱瑞琳
审核:石峻升
作者/来源:九原检察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mxftyy/11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