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培根 >> 培根种类 >> 正文 >> 正文

培根知识青春与美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来源:培根 时间:2024/12/20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培根肖像

培根,英国17世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著名诗人雪莱评价他:“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情感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培根的随笔集包括对人性、婚姻、生活、命运等人的生存主题的论述,也包括贷款、舞会、利益、党派等生活主题。培根的随笔和蒙田、爱默生被并称为“三大哲理散文”。下文节选培根对读书、少年和美的论述。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学习主要是为了增长才识。心情愉悦的学习相当于是在享受生命——学习主要的用处在于幽居养静。学习关于修养的知识,会使你在谈吐上温文雅致。学习关于发展事业的知识,会对你在处理事务作出判断时大有益处。那些经验丰富的人善于实务,也许能够对于个别事情逐件加以判断,但是,要能够在总体上把握大局、运筹帷幄,则需要货真价实的博学了。

当然,在学问上耗费过多,总有一些偷懒的嫌疑;把学问搞得过于书面化只会造成一种虚假表象;而完全依靠学问断章取义则是书生的一种天真。

人有了学问可以使人的天性闪光,而学问经过了检验与锻炼,就如同大自然的花草经过不断修剪之后那样,呈现出了美观。学问如果得不到实践的检验,书本知识未免显得过于呆板而笼统。

要知道,学问并不是空洞无物的文字堆积。心术不正的人常轻视学问,老实巴交的人常羡慕学问,而聪明能干的人常运用学问。因为读书和学问本身并不能教人如何运用它们,可是这种运用之道却是从读书和做学问的过程中获得的,甚至是从读书和学问以外的实践经验当中获得的。

学问是一种高端智能,它是一种需要认真观察体验之后才能得到的东西。人们不要为了专门的辩驳而去读书,也不要只是为了信仰与盲从而去读书,更不要只是为了假装个人言谈高明而去读书。

读书的人学会读书的本领,要以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书适合不同的人。世界上有一些书,可以认真欣赏,仔细品读,也有一些书可以仰吞而下,浏览一下。还有为数不多的一些书,它们需要反复翻看,慢慢去咀嚼消化。

世上有些书,只要倾心去读其中的一部分就够了,也有一些书我们应当尽力通读,但是也不必过于精细去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呢,则可以反复细读,而且要用心去咀嚼它们。

更有一些书也可以让人去读,而自己只需要看看他们的读后感就够了,不过这种办法,只适合于比较次要的书籍。否则那些摘录的内容就像蒸馏水一样,淡而无味。阅读能够让人身心充实,身手敏捷。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让人精密;哲学让人深刻;博物让人深广;伦理让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便是前人所谓的“学问变化气质”。

不仅如此,人在精神上的缺陷,都是可以通过学问来补救的。这就如同肉体的病患,可以用适当运动进行理疗加以改善一样。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他最好去研究数学,因为在数学证理当中,如果神思不专,那他就非要重做了如此看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是可以通过求知之道来补救的。

▌论青春和年老

通常情况下,青年人富于直觉,老年人则长于深思。即使是在思想和年岁上,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差别也是如此。一个青年人的创造力总是要比老年人的强大。而且丰富的想象力也是很容易产生于他们的脑海中,就好像是神灵帮助似的。那些天性好强、拥有强烈欲望和高度敏感的人,只有到了中年才逐渐地稳定下来,才能够有良好的心性做事情。

青年人长于发明创造而短于思考;适于执行实务而不适于议论;长于革新而短于守成。而老年人恰恰相反,他们拥有经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可以指导青年的行为。但是对于一些新的事物,老年人的接受程度要远弱于青年人。

不过,青年人犯的错误也许会毁掉其事业;而老年人犯的错误,充其量不过是他在原有程度上更进一步或倒退一步罢了,结局没有像青年人的错误那样严重。

青年人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常常会不断超越个人能力的限制,常常倾向于干一场轰轰烈烈的事,期望自己一下子就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为此甚至可能不择手段,有时候竟会做出极端荒唐的事情来,即使错了也不肯承认或者去挽救错误,就好像一匹没有受过训练的野马一样,不肯停步,也不回头。

年纪大了的人,比较不容易接受别人的观点,商量事情时也比较慢。他们冒险少,而反悔快,很少将事情做得十分彻底。反过来说,只要有一点小成功,他们心里就很满足了。因此,如果可能的话,把这两种人合而为一,各取所长,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青年人可以学习老年人的智慧和成熟思想。同时,在国家的对外交往中,老年人要比青年人更成熟、更有经验,因此当局或者掌权的人还是比较尊重老年人的。在人情世故方面,老年人显得更为优越了。

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年岁越大,就会在世俗中陷得越深。年岁使人受益之处,就是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增强,而不在于意志或者感情方面的进步。

▌美,犹如夏日水果

美德就像宝石一样,是那些朴素纯净的背景所衬托出来的。这样反而使美德更像天然之花。对于人的美,虽然容貌可能并不姣丽,但是举止娴雅,气质端庄,身份谨严,拥有高尚心灵,那么这个人才是最美的。

谈论起美,我认为,人的状貌之美往往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常常又是胜于状貌之美。美中之上者是图画所不能表现的东西,也不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事物。世上没有一种至上之美。即使有的话,那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拥有奇异之处的人。

另外,假如美真的是存在于美的运动中的话,那就无怪乎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反而显得倍加可爱了。拉丁语中有所谓的“暮秋之色更美”,就是这个道理吧。这也就是说,一个年轻人虽然可能会拥有美貌与纯情,但是由于青年身上缺少老年人所具有的那些修养和德行,所以年轻人也就往往得不到美好的赞誉。

美,犹如夏日水果,易于腐烂,难于持久。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浪的青春,却经受着愧悔的晚年。可是无疑,假如美貌与美德相结合,那么美貌就会让人更有美德的光辉,而恶德只会让美貌更加羞赧。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lcftyy/1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