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痛原因 >> 月经腹痛原因 >> 正文 >> 正文

ldquo脾胃不和rdquo的现

来源:腹痛原因 时间:2020-8-18

佛医堂弘南老师的“第39期《佛医养生》禅修课”,今晚是最后一课,直播19:30开始,请扫码参加:

师兄们好!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遭遇过,今天就说一说腹胀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

肚胀的原因

1.吃饭速度快以及暴饮暴食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吃饭也像“打仗”一样,但狼吞虎咽不仅影响营养吸收,唏哩呼噜吞入的空气也多,而吃完东西又坐着不动,易致使气体一直闷在肚里。

吃得快,大脑还没来得接收到吃饱的信号,就已经吃多了。

暴饮暴食,本身脾胃不好的人,脾胃的运化能力有限,如果吃了12分饱的食物,自然是负担加重,无力运化,食积在这里,便胀气了。

还有任意食用生冷粗硬,或偏食肥甘厚腻,或嗜食浓茶、烈酒、辛辣等食物,损伤脾胃,导致食谷不化,阻滞胃脘,升降失常,胃气壅塞,则会出现腹胀不适。

佛医堂惠州禅茶公益课2.爱生气、郁闷的人情志失调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逆,悲忧则气郁,惊恐则气乱等等,情绪问题可造成气机逆乱,导致脾胃升降失职,造成腹胀。其中尤以肝郁气滞,横犯脾胃,致胃气阻滞而成之腹胀为多见。3、过度进补的人

很多人动不动就觉得自己虚,常常会想给自己补点什么,隔三差五就给自己补个参鸡汤、阿胶等。

但人参、黄芪等为补气佳品,脾虚之人,或过量食用,气则有余,容易腹胀不适。

▲佛医堂公益群|阅读群规

5个养生方法缓解腹胀1、手动顺气,缓解腹胀

觉得气不顺,就要手动顺气啊,从心窝的「中脘穴」,一直推到下腹部,重复50次,力量要稍微大一点儿,以带动皮下的肌肉为度。之后,还可以再按揉中脘穴3分钟。

★特别提示:孕产妇不宜按揉中脘穴。每天饭后1小时开始。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是胃的精气汇聚于腹部的位置,在体内对应的位置也是胃,《循经考穴编》说其「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推腹之后,可能打嗝,最好是放屁,手动把中焦疏通,让身体气机流动起来。

2、食后摩腹、散步:消食导滞

《千金翼方》说:「平日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又说:「中食后,还以热手摩腹。」

按摩腹部的方法是:双手自上而下(从胃部顶端推至小腹)反复轻推腹部。食后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如果在饭后,边散步,边摩腹,则效果更佳。《千金翼方》将其归纳为:「食后,还以热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行讫,还床偃卧,四展手足,勿睡,顷之气定。」

这是一套较为完整的食后养生方法,可以消食导滞,改善腹胀的症状。

3、捏脊疗法,缓解腹胀

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腹胀自然就缓解了。

此方法本人亲试,效果非常明显,腹胀时用捏脊疗法后,当下腹胀就有所缓解。

捏脊疗法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佛医堂义工示范

要懂“捏”诀窍

第1——3遍:只捏。捏到大椎后向上提两下,反手用2、3、4指尖贴脊柱向下抹,直至尾骨;接着捏起尾骨上的肉开始第二遍......

第4——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后每捏2下提一下,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老办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来。”

要点如下

1.捏到大椎一定要提两下;

2.到大椎后一定要向下抹;

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

4.捏完五遍后,要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令其后背发红发热。天冷可以隔着衣服捏和搓。

5.最后还要在尾骨上拍三下。

▲请购   

  佛医堂所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大多整编自网络公开内容,经义工精简文字,以利于快捷阅读。所有内容仅为公益性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佛医堂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如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写留言”与义工编辑交流。如您认为图文内容有任何版权问题,请邮件联系:admin

foyitang.   佛医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yftjyy/6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