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
头晕犯困、厌食、睡眠紊乱、无心开学、
只想下次放假快点来临……
这表明,Ta已成功中招“开学综合症”!
开学综合征在假期结束之后开学之始,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的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病态表现,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开学综合症”。又叫“开学恐惧症”。
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
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
那么,破解“开学综合症”有什么妙招?下面,就让我们从“身”(生理)和“心”(心理)两方面去看看帮助孩子摆脱“开学综合症”的好方法,逐渐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让身体适应开学
1
调整生物钟,规律作息
假期的时间安排相对放松,而开学后的作息相对固定,生物钟的调整就让孩子陷入了“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的境地。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逐渐调整。
可以先固定早上起床的时间,晚上到时间就营造休息的氛围,让孩子远离电视、电脑的刺激等,然后督促孩子按时上床睡觉,睡觉的时间可以逐渐往前提。比如孩子在假期的时候习惯了晚上11点半左右上床睡觉,开学前,不妨先训练孩子11点15就关灯睡觉,过一段后再逐渐提前到11点,直到恢复上学期间的正常作息。
生物钟的调整对于孩子来说可能需要几周的时间,这是很正常的,也是身体逐渐回归到开学节奏的过程。
2
合理膳食、饮食调整
对于开学前后表现出的食欲不振、疲惫困倦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在饮食中做些调整。在保证足够营养的同时,可以适当准备一些清淡爽口、利于开胃的饭菜。而对于早饭来说,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加剧自身上午的困倦,更多蛋白质的摄入是更好的选择。
让内心迎接开学
与生理上的适应相对应的是心理上的适应,只有自己真正接受了新学期的生活,才能顺利完成新学期所带来的挑战。
1
准备开学用品,营造仪式感
仪式感让平常的日子变得不同,行为上变得不同,来提升内心的评价。比如晚上吃完饭后,孩子把书桌收拾好,6点半准时开始写作业,如此坚持下去,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就是一种仪式感。而开学后,不妨也营造一些新学期的仪式感,让孩子从心底里感受到开学的氛围。
比如买新的笔记本,和孩子一起把新书包上书皮、写好名字,准备新学期每一个科目需要的笔记本、错题本等等。这些行为看似很平常,但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感觉,那就是:开学了,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要开始新一阶段的学习了。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新学期的生活来说,开始的仪式感就会给孩子带来庄重的感觉,给孩子带来学习的动力。
2
制定新学期的计划
新学期计划绝不是简单的“本学期我要好好学习”这种泛泛而谈的计划,而是可以整个学期鞭策孩子、家长可以进行监督的实实在在的计划。制定计划的SMART原则
Specific(具体)
比如好好学习就不甚具体;每天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好作业,错误率在80%以下,就是具体的计划。
Measurable(可测量)
计划要有标准去监督和反馈,比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
Attainable(可达到)
制定的计划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恰当拔高,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
Relevant(相关)
增加孩子和计划的关联性,比如向孩子强调计划本身和完成的过程。
Time-bound(有时限)
计划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比如限制为本学期的计划或这个月的计划。
在制定新学期的计划的过程中,要发挥孩子自身的积极性,家长起辅助的引导作用,即使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家长也不能代劳,而是要给予一定的辅导和帮助,和孩子一起讨论。
3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nxftyy/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