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药物自年上市以来,就受到许多肿瘤病友及医生的热捧,原因主要有四:有效性、持久性、广泛性,最后还有一个,就是副反应的低度性。
PD-1/PD-L1免疫抑制剂相较于放化疗而言,副反应发生几率要小的多,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如疲劳、咳嗽、恶心、皮疹、瘙痒、食欲减低、便秘、关节痛或腹泻等症状,基本在患者耐受范围内。
仅计算那些3-4级较严重的副反应,PD-1发生率大约在10%左右,而化疗组大约在35%-60%。
通常PD-1副反应常见的可以分为三类(发生率60%-70%)
“流感样”症状:发热、乏力、头晕、嗜睡、肌肉酸痛(详见:PD-1/PD-L1免疫副反应之低热发烧的处理)
皮肤黏膜反应:皮疹、瘙痒、皮肤发热等(详见:PD-1抑制剂副反应之皮疹的处理)
胃肠道反应:腹泻、腹痛、恶心呕吐
“流感样”症状和皮肤黏膜反应之前已有文章对应处理,本文不再赘述。今天主要讲讲免疫副反应之胃肠道反应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的处理。
PD-1副反应出现时间一般来说是:皮肤>胃肠>肝脏>肺>内分泌>肾脏。皮肤反应通常用药后2-3周开始出现,胃肠道反应通常用药后5周左右出现,肝脏和内分泌副反应通常用药后6-7周出现(仅为一般出现时间,存在个体差异)。
胃肠道反应如何处理
胃肠道反应一般在用药后5周左右出现症状,发生率相对较高,绝大多数人症状较轻,属于1级和2级反应。但也有一部分人会出现3级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此时则需要医学干预、暂停用药。
1级:每日大便次数增加,低于4次;间或有腹痛感;恶心,想吐。能耐受,清淡饮食,无需特别处理,可对症治疗。
2级:每日大便次数增加,4-6次;腹痛感较为强烈;恶心呕吐较为明显。尚能耐受,对症治疗。
3级:每日大便次数增加,7次以上,失禁;长时间腹痛,痛感强烈;恶心呕吐强烈。不能耐受,需住院医学干预,延迟给药。
处理策略
(1)清淡饮食,避免可加重腹泻的食物如辛辣、油腻的食物。
(2)首次出现时即应开始对症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易蒙停和泻特灵。对于中度腹泻患者,给予易蒙停首次剂量4mg,维持剂量2mg,直到腹泻停止。
(3)对症处理后仍不能缓解的可暂时减量或停用PD-1。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龄患者,尤其是80岁以上患者,如果出现腹泻,应当给予全身支持治疗。
(4)配合中医药,起到增敏减毒调护免疫力作用。针对PD-1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香港肿瘤临床经验是,从一开始配合中药一起使用,能有效缓解用药后的副反应,并且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状态。(详见:PD-1治疗副作用?中西医结合增敏减毒调护免疫力)
PD-1免疫副反应大多可控可逆
尽管免疫相关副反应发生时间不同,但大部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是可逆的。大多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可以通过延迟给药±皮质类固醇激素得以控制并逆转。
其实,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了解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识别免疫相关风险因素;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检测及评估;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处理,副作用是可以管理控制及逆转的。
PD-1有副反应是好事,提示临床缓解率更高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PD-1/PD-L1免疫抑制剂出现副作用是由于免疫细胞在努力杀灭癌细胞的结果,在患者能承受的范围内副作用越大,证明免疫细胞越活跃,是一个好现象。(详见:PD-1副反应竟是好事?临床提示可能有效率更高)
在临床试验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的客观应答(ORR)明显高于用药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同时也高于整体人群。且发生的副作用越厉害,ORR还会相比进一步提升,前提是,这些副作用并不影响整个治疗的进程。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能扛得住这些副作用,使用PD-1抗体预期获益会更好。
祝君安康
我们已建立多个病友交流群,如需入群可长按左图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nxftyy/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