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想起2周前接诊的14岁的他,几的个头,高高的,酷酷的。
进来诊室,孩子爸爸就拿出一摞大大的检查检验单,说让我看看这些结果。
我对所有病人的接诊,从问病史开始,跟爸爸说,我先问问有哪些不舒服,等会看这些结果。转过头看落座的孩子,侧身,半仰着头,斜眼瞟了我一眼。
医生:***,你哪里不舒服?孩子:把头一甩,你问他(我对面的孩子爸爸)。爸爸:医生,我跟你说吧。医生:这么大的孩子,可以描述自己的不舒服了,还是他自己说吧。孩子:再次头一扬,我是不会说的。爸爸:他肚子痛了两个多月了,有一次吃坏肚子,大便一天10几次,现在休学了。医生:大便一天10多次,是什么样子的?稀的?水样的?成型的?孩子:不知道。爸爸:有稀的,有正常的。今天就拉了两次。孩子:今天就拉一次,哪个告诉你两次?爸爸:就是两次啊,你上了两次厕所。孩子:一次(近于吼)。爸爸:两次。。。。医生:你告诉我肚子哪个位置痛?孩子:整个肚子都痛。医生:我看看你肚子哪里痛?我准备拉他上里间的诊疗床,做腹部体检。孩子:非常强烈的表示不要,不去。医生:你今年多大了啊?爸爸:14岁,初三了。孩子:哼,多大?还问多大?看看孩子的这一系列表现,爸爸跟孩子就今天大便到底一次还是两次都可以争论那么激烈,估计不是单纯腹痛那么简单,也许社会因素?于是,请爸爸暂时回避一下,我跟孩子单独聊聊。刚刚说完,孩子起身就准备往门外跑,被爸爸拽回来。医生:你说你14岁,懂一点点礼貌与尊重吗?这时候我盯着他,面带怒色。他突然楞了一下,眼泪开始在眼里打转,还是强忍着。这时候,爸爸又开始:你今天拉了两次。孩子:一次!!!几乎歇斯底里。我看他把刚刚的眼泪憋回去了。父子之间又一轮回的争论。孩子:你带着我看了几个月医生,你让她看化验单啊,看我干什么?医师:医师需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分析,不是单单看化验单,如果你那么不配合,我不会给你看病的。孩子:那就不看。他腾的一下起来,走出诊室。因为诊室外还有候诊的病人,所以,我继续接诊其他病人。当天上午班结束的时候,爸爸还过来要求再看看。但是,基于孩子的状态,担心孩子的情绪,还是不好太激化为好,所以,我拒绝了。之后的几天,内心一直不安,有些担心。一个14岁的孩子,如果确实身体健康问题,他们会接受医师的询问,尽量把相关的症状表述出来,配合医生的检查,尽快恢复健康。而这个孩子,拒绝与医生交流,拒绝体检,回避单独接触。医院,抽血化验,B超,CT,一大堆的检查没有明显异常,一定有他的原因,但是估计身体外的比如学校、家庭的因素更大。于是,在办公室,我拨通了家长的电话,表达了以上的担忧。孩子爸爸说正如您说的,孩子全寄宿,在学校与班主任语文老师已经完全闹僵了,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这,也许就是孩子腹痛,休学的原因。现在家长工作生活压力大,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或者想找一间好的学校,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全寄宿。家长的初衷是好的,也不是说寄宿就全不好,但想象一个那么幼小的他们,心智发育尚不完全,需要面对那么复杂的社会关系,可能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适应的。孩子长期与家长缺乏交流,容易自我封闭,心理脆弱,自信心不足。家长如果不能感同身受,或埋怨,或指责,或一味迁就,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某一次身体不适,比如胃肠炎,腹痛,可以让他们脱离那个环境,回避那些无法面对的棘手问题,就可能为他们找到一个出口,以此成为一个理由。在临床上,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可能诊断为“躯体化障碍”。
腹痛,病因复杂,我们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mxftyy/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