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培根 >> 培根成分 >> 正文 >> 正文

2021年嘉祥教育骨干教师逐梦北大研

来源:培根 时间:2024/8/30

5月15日-5月23日,由嘉祥集团人力资源部组织的第19批“清华北大”培训班研学圆满结束。本次培训在北京大学举行,邀请到了来自教育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市教科院、中央音乐学院等教育行政管理、研究单位及顶尖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与嘉祥教师进行专题交流,并带领老师们走访北大、国博等地。为期一周内涵丰富、形式多元的培训,让学员们深刻感悟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文化,极大地提升了视野与格局、拓展了思维,取得了丰硕的学习成果。

学员们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收获满满,感悟颇多。

在北大,他们是这样充实度过的——

每日晨读经典永流传

在北大,嘉祥的老师又做回了学生,早早地坐在教室里迎着朝阳,嗅着花香开启一天的晨读时光。在诵读《礼记大学》的过程中,学员们对话古人,感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诵读《荀子论学二则》,感受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诵读北宋学者周敦颐的作品《爱莲说》,在字与字之间,品读文化的内涵,在声与声之隙,感受阅读的力量;同志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豪情激荡,让学员们倍感振奋;晨读《李大钊语录二则》,文中阐述了李大钊先生的理想主张--创造青春之中华,“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李大钊先生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是青年进步的明灯。

专家讲座场场精彩

专家:北大考试研究院秦春华教授

讲座题目:《教育考试改革探索》

关键词:深研考试改革,落实立德树人

课堂分享:老师们应从学科角度考虑问题,采用多种教育手段,落实立德树人,以课程为王,做好教育衔接,促进教育在学生心中留痕,完成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功能。

专家:北大经济学院萧琛教授

关键词:拓宽国际视野,塑造核心竞争力

课堂分享:“双抗再创奇迹任重道远”“新发展格局数字化产业”“金融助力化解市场风险”“处变不惊坚定深化改革”......萧琛教授为学员们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这些专业的经济学命题,让大家更明确地了解了目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式,打开了更宽阔的国际视野。

专家:北大教育学院副院长、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教授

讲座题目:《新快乐教育——学习科学和游戏化学习视野下的未来教育》

关键词:以学习科学,引未来教育;以游戏化学习,助新快乐教育

课堂分享:一切的教育都是为了SHE(scientifichappyefficient),让学习更科学、更快乐、更有效。未来的学习是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脑科学与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增强的学习。因此要提升学习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快乐学习力,一线教师教学设计的原则要遵循:空间临近原则、切块呈现原则,恰当使用练习,精熟练习,使用多媒体技术。

新快乐教育的“新”体现在:追求的不是玩得很快乐,是在快乐状态下的学习,不是一味减负,而是以学习科学为基础,游戏化学习为特色,让受教育本身不再是一种役使,而是一种精神享受。

专家:中央音乐学院刘小龙教授

讲座题目:《走进音乐殿堂》

关键词:以灵动音乐,悟无声之价

课堂分享:音乐是另一种语言,它虽有着语言的沟通性和创造性,但是也更具丰富性,多元化及包容性。音乐也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标志,它的背后有故事,有语境。

音乐要听细节和变化,让人深深陶醉的往往就是那其中的韵律和情感,任何学科教育教学都应带领孩子打开思维进行多元化解读,培养孩子共情能力,为学生的思想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专家: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郭丽华教授

讲座题目:《教师团队建设与管控》

关键词:闭环管理,团队赋能

课堂分享:从建体系、定目标、定责任、目标、晒结果、找目标六个方面制定周计划、月计划,建立阳光照亮的机制,执行落地检查,利用“加油站”进行过程监督。通过行为调整影响结果改变,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制定有意义的目标。

专家: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综合室陶礼光主任

讲座题目:《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设计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创新课程设计提质挖潜增效

课堂分享:先找准自己的定位,再找生长点。由初心出发,整合学科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资源,最后发展为融合课程。

从旧知新学的角度展示学校课程设计:

一日课程设计

早上,三唤醒课程:身体唤醒、音乐唤醒、诵读唤醒,温故课程;

中午,食育课程;

晚上,每天一故事课程、一手好字课程。

一周课程设计

整合一日课程,配合生活基本技能课程、个性特长课程。

这些课程设计拓宽了学员视野,为以后的课程设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专家: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毛利华副教授

讲座题目:《探索心理学的奥秘》

关键词:心理奥秘探索,知物知己知道

课堂分享:人类思考的三个终极问题:“知物”-了解世界(knowtheworld);“知己”-成为自我(betheself);“知道”-探寻意义(searchformeaning)。这三个终极问题,激发我们探索未知,开始创造和使用不同的解释风格来解答问题,而心理学作为其中一种解释风格,也应运而生。认识未知的世界,是人的本性。虽然认知是有限的,但我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可以是多元的。心理学正是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释风格,帮助我们更加多元地探寻意义、了解世界、成为自我。

专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杉教授

讲座题目:《二代崛起和教育限度》

关键词:认清发展精准出击

课堂分享:课程中师生探讨了如:为什么很多学生提不出好问题,如何依靠教研实现逆袭等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刘教授从选择的多元与考试的权威性;平等与卓越的张力;教育与社会结构之间“二代”崛起;全球竞争与教育选择;教育的优先、可为等方面进行详尽的讲解。让老师们对教育的多个维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专家:知名心理学家韩菁博士

讲座题目:《压力管理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直面压力,健康前行

课堂分享:韩博士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讲授,认识压力和压力导致的问题;我们感受到的压力;如何应对压力,平衡压力与工作。期间韩博士运用多个心理测试量表现场和老师们进行互动。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他拥有的是什么,而是他在乎的是什么。只有培养身心同步健康发展的教师和学生才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

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付宜红处长

讲座题目:《课程改革与教育发展》

关键词:论鉴课改经验展望美好未来

课堂分享:付老师从宏观到微观,理论结合实际,为老师们梳理了20多年课程改革与发展历程以及课改新观念、新要求、新制度和新文化;阐释了高速发展与转型中的基础教育,说明了基础教育正在走向精细化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mxftyy/10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