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痛原因 >> 流产腹痛原因 >> 正文 >> 正文

百问百答白血病系列标记诊断标准

来源:腹痛原因 时间:2018-3-8

79混合细胞白血病(MPAL)各系列标记诊断标准

(1)髓系标记:

髓过氧化物酶(流式、免疫组化或细胞化学染色)

或单个核细胞分化标记(以下至少2项:细胞化学染色非特异性酯酶,CD11c,CD14,CD64,溶菌酶)

(2)T细胞标记

cyCD3强表达(采用抗CD3ε链抗体)或细胞表面CD3表达

(3)B细胞标记

CD19强表达伴以下至少一项强表达:CD79a,胞浆CD22或CD10

CD19弱表达伴以下至少两项强表达:CD79a,胞浆CD22或CD10

80CLL/SLL治疗指征

(一)适合临床试验

(二)明显的疾病相关的症状

(1)明显乏力

(2)盗汗

(3)体重减轻

(4)疾病相关的发热

(三)有威胁的终末器官损害

(四)进行性器官肿大(脾脏肋下6cm,淋巴结10cm)

(五)进行性贫血

(六)进行性血小板减少

81活动性Castleman病诊断标准

(1)发热

(2)血清CRP20mg/L

(3)下列MCD相关表现中至少三项

a.周围淋巴结肿大

b.脾肿大

c.皮疹

d.水肿

e.胸腔积液

f.腹水

g.鼻塞

h.口腔干燥

i.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j.黄疸

k.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82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

HGBL可分为两类:1、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伴Myc、BCL-2和/或BCL-6重排,即双打击/三打击淋巴瘤(DHL/THL);2、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HGBL-NOS),即形态学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Burkitt淋巴瘤之间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前者需要除外滤泡淋巴瘤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后者包括母细胞样大B细胞淋巴瘤以及不伴Myc、BCL-2和/或BCL-6重排但形态学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Burkitt淋巴瘤。

DHL目前病理诊断主要依赖于FISH检测,需要同时检测出Myc和BCL-2或BCL-6重排阳性且形态学符合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特征,需要注意区别Myc重排单阳性的患者(单打击淋巴瘤),该类患者尽管临床预后同样较差,但并不伴BCL-2和/或BCL-6重排。

FISH检测成本较高,不少病理诊断中心采用免疫组化(IHC)方法检测Myc、BCL-2和/或BCL-6表达水平来替代FISH检测去预测DHL淋巴瘤。采用IHC预测DHL需要考虑Ki-67、Myc、BCL-2和/或BCL-6表达的cut-off值,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阈值标准,一般认为Ki-67表达高、Myc阳性表达30%且BCL-2和/或BCL-6表达阳性的患者DHL几率大;当Myc阳性表达大于70%时,预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达93%-%。同时约20%DHL淋巴瘤不表达Myc、BCL-2和/或BCL-6,这部分患者预后往往较双表达患者预后要好。(摘自张会来教授文章)

83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评分系统

分值

1

2

3

5

8

年龄(岁)

≥65

≥75

皮下出血

瘀点/瘀斑/血肿

头面部

其它部位

粘膜出血

鼻腔齿龈/口腔血疱/结膜

偶发,可自止

多发、难止

伴贫血

深部器官出血

内脏

(肺、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

无贫血

伴贫血

危及生命

中枢神系统

84免疫表型及遗传学在成熟淋巴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一)B细胞抗原阳性:CD19,CD20,CD79a,PAX5

1、细胞学

(1)小细胞

(2)中等大小细胞

(3)大细胞

2、分布方式

(1)弥漫性

(2)结节性、滤泡性、套区、边缘区

(3)窦

3、临床资料

(1)年龄(儿童、成人)

(2)部位

a.淋巴结

b.结外、特殊部位

4、免疫表型

(1)裸B细胞:CD5,CD23

(2)GCB细胞:CD10,BCL6

(3)FDC:CD21,CD23

(4)后GCB细胞:IRF4/MUM1,CD

(5)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细胞表面、胞浆、类别转换、轻链型)

(6)肿瘤基因表达产物:BCL2,cyclinD1,MYC,BCL6,ALK

(7)病毒:EBV,HHV8

(8)其它标记:CD43,Ki-67

5、遗传学检查:BCL2,BCL6,CCND1,MYC,ALK,MYD88,BRAF,IG

(二)T或NK细胞抗原阳性:CD2,CD3,CD5,CD7,同时B细胞抗原阴性

1、细胞学

(1)间变或非间变

(2)嗜表皮性

2、临床资料

(1)年龄(儿童、成人)

(2)部位

a.皮肤

b.结外、非皮肤(特殊部位)

c.淋巴结性

3、免疫表型

(1)CD30,ALK(CD30阳性时常需做ALK),CD56,βF1,细胞毒性颗粒蛋白

(2)CD4,CD8,CD5,CD7,TCRαβ,TCRγδ,CD1a,TdT

(3)滤泡T细胞:CD10,BCL6,CD57,PD1/CD

(4)病毒:EBV,HTLV1(克隆性)

4、遗传学检查:ALK,TCR,HTLV1

85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对于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高危患者如巨块型及小分子抑制剂治疗后疾病进展

(1)实验室特点: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及LDH升高

(2)症状:恶心呕吐、气急、心律不齐、尿液混浊、嗜睡及关节不适等

(3)高危特征

a.接受venetoclax、免疫化疗、来那度胺及obinutuzumab治疗的患者

b.小分子抑制剂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患者

c.巨大淋巴结患者

d.自发肿瘤溶解综合征

e.白细胞升高患者

f.治疗前尿酸升高患者

g.别嘌呤醇无效患者

h.肾脏病或肿瘤累及肾脏患者

(4)治疗:如果早期预判并在化疗前开始治疗,肿瘤溶解综合征将会得到很好控制

(一)、治疗要点

a.严格水化

b.处理高尿酸血症

c.密切监测并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

(二)、高尿酸血症的一线治疗及高尿酸血症的再处理

a.化疗前2-3天开始别嘌呤醇或非布索坦治疗并持续治疗10-14天

b.对于以下任一危险因素的患者予拉布立酶

i.存在任一高危特征

ii.巨块型患者需紧急进行治疗

iii.水化困难或无法水化的患者

iv.急性肾功能衰竭

c.单一给药一般足够,剂量为3-6mg,是否再次给药需个体化

86CMLTKI停药注意事项(说明:摘自NCCN,另有相关说明请自行阅读)

(1)年龄≥18岁

(2)慢性期患者(既往无加速或急变史)

(3)TKI治疗至少3年

(4)既往有可测量的BCR-ABL1基因

(5)稳定的分子学反应(MR4;BCR-ABL1≤0.01%IS)≥2年,至少检测4次,每次间隔3个月

(6)无TKI耐药史

(7)在IS中心进行QPCR检测,检测水平要求达≥4.5logs,两周内可报告结果

(8)停药后最初6个月每月检测分子学,第7-24个月应每2个月检测一次,此后对于仍MMR的患者应每3个月一次检测

(9)MMR丢失的患者应立即开始服用TKI并在服药后每月检测一次分子学,此后每3个月一次,重新治疗6个月不能获得MMR的患者应检测基因突变同时接下来的每个月均应检测分子学

87CML几种常用TKI的作用靶点及副作用

伊马替尼

达沙替尼

尼洛替尼

Bosutinib

Ponatinib

相应副作用

BCR-ABL

x

xxx

xx

xx

xxx

ABL-ARG

x

x

x

x

x

心脏毒性

Src家族激酶

xxx

xx

x

1骨髓抑制

2感染

3自身免疫

4胸腔积液

c-kit

x

xx

x

xx

1骨髓抑制

2皮肤色素缺失

3胃肠道疾病

PDGF-R

x

xx

x

xx

1水肿

2低磷血症

Ephrin-R

x

x

DDR1

x

x

x

TEC家族激酶

x

x

CAMKG2,STE20

x

FLT3,RET,FGF-R,VEGF-R

x

x

VEGF-R: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动脉闭塞、血栓形成

88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诊断的3、4、5

(一)侵袭性肺曲霉菌病3条主要诊断依据

(1)条件致病菌:原发疾病和易感因素

(2)对适宜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

(3)影像学诊断为排他性

(二)肺曲菌的4种类型

(1)曲霉菌球

(2)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3)慢性空洞型肺曲霉菌病

(4)侵袭性肺曲菌病

(三)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影像学的5条主要诊断依据

(1)两肺多发,以上、中肺野为常见

(2)晕征

(3)坏死小气泡、空气新月征

(4)钙化

(5)多发病灶及多种征象并存

以上内医院放射科赵振军教授杭州讲课PPT

89MDSIPSS-R积分方法

预后因子

0

0.5

1

1.5

2

3

4

细胞遗传学

非常好

_

_

中等

非常差

骨髓原始细胞

≤2

_

2-5

_

5-10

10

_

Hb

≥10

_

8-10

8

_

_

_

PLT

_

50-

50

_

_

_

ANC

≥0.8

0.8

_

_

_

_

_

细胞遗传学改变

极好

-y,11q-

正常核型,5q-,12p-,20q-,包括5q-的两种异常

中等

7q-,+8,+19,i(17q),任何其它单或两种相互独立的克隆

-7,inv(3)/t(3q)/3q-,包括-7/7q-的两种异常,复杂异常(3种异常)

极差

3种异常的复杂核型

预后分组

积分

无治疗下中位生存

无治疗下25%白血病转化时间

极低危

≤1.5

8.8

未达到

低危

1.5-≤3.0

5.3

10.8

中危

3.0-≤4.5

3

3.2

高危

4.5-≤6.0

1.6

1.4

极高危

6.0

0.8

0.7

90哪些患者应进行PNH克隆的检测?

(一)血红蛋白尿或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升高为临床表现的血管内溶血

(二)不能解释的溶血性贫血伴缺铁、腹痛或食道痉挛、血栓形成、粒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

(三)其它获得性Coombs阴性、非裂细胞溶血性贫血、非感染性溶血性贫血

(四)非常见的血栓形成

(1)非常见部位

肝静脉(布-加综合征)

其它腹腔内静脉(门静脉,脾,其它内脏静脉)

脑静脉窦

皮肤静脉

(2)伴有溶血的表现

(3)伴有不明原因的血细胞减少

(五)骨髓衰竭的表现

(1)怀疑或确诊AA或低增生性贫血

(2)多系病态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3)无法明确原因的血细胞减少

91血友病患者WFH抑制物筛查指南

(一)儿童:

(1)最初20个暴露日应每5个暴露日进行一次(2)第21至50个暴露日应每10个暴露日进行一次(3)第51-个暴露日应每年≥2次(二)对于成人暴露日:(1)每6–12月检测一次(2)既往治疗有效的患者出现治疗失败时(三)针对所有患者:(1)疗程超过5天时,末次输注4周内(2)手术前(3)术后出现治疗反应未达预期效果

92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

(一)存在导致DIC的原发病2分

(二)临床表现

(1)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严重或多发出血倾向1分

(2)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障碍工休克1分

(3)广泛皮肤、黏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1分

实验室指标

(三)血小板计数

(1)非恶性血液病≥×/L0分,80~1分,80×/L2分,24小时内下降≥50%1分

(2)恶性血液病50×/L1分,24小时内下降≥50%1分

(四)D-二聚体

5mg/L0分,5~9mg/L2分,≥9mg/L3分

(五)PT及APTT延长

PT延长3s且APTT延长10s0分

PT延长≥3s或APTT延长≥10s1分

PT延长≥6s

(六)纤维蛋白原

≥1.0g/L0分,1.0g/L1分

说明:非恶性血液病:每日计分1次,≥7分时可诊断为DIC;恶性血液病:临床表现第一项不参与评分,每日计分1次≥6分时可诊断为DIC

93哪些MDS患者可能会对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好?

(1)通常年龄60岁、骨髓原始细胞≤5%

(2)或骨髓增生低下、PNH克隆阳性

(3)或STAT-3突变的细胞毒性T细胞克隆阳性患者

94、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分组

预后好:

(1)、超二倍体(51-65条染色体,+4、+10及+17的患者预后最好)

(2)、t(12;21)(p13;q22):ETV6-RUNX1

预后差:

(1)、亚二倍体(44条染色体)

(2)、t(v;11q23):t(4;11)和其它KMT2A重排的t(--;11q23);

(3)、t(9;22)(q34;q11.2):BCR-ABL1(在TKI前时代定义为高危);

(4)、复杂核型(5个或以上染色体异常);

(5)、Ph-样ALL;21号染色体内扩增(iAMP21)

95、JMHWDIC诊断标准

基础疾病的临床症状1分

出血1分

器官衰竭1分

血小板计数(×)8~≤分

5~≤82分≤53分

纤维蛋白相关标记FDP(μg/ml)10≤~分20≤~分≥分

纤维蛋白原(mg/dl)~≤1分≤2分

PTR1.25≤~1.分≥1.分

诊断DIC积分≥7分

96、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

克隆性骨髓浆细胞≥10%或活检证实骨或髓外浆细胞瘤伴以下任1项或以上MDEs:(1)浆细胞增生疾病引起的终末器官的损害,尤其是:①高钙血症:血清钙超过正常值上限0.25mmol/L(1mg/dL)或绝对值2.75mmol/L(11mg/dL)②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40mL/分钟或血清肌酐μmol/L(2mg/dL)③贫血: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下限20g/L或绝对值g/L④骨病变:骨骼X线、CT或PET-CT检测存在一个或多个溶骨性病变

i:如果骨髓克隆性浆细胞10%骨病变应超过1处

(2)以下肿瘤生物学标记中的一项或多项:①克隆性骨髓浆细胞≥60%

i:确定克隆性的方法有流式细胞仪检测限制性κ/λ轻链的表达、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法

ii:骨髓浆细胞百分比应为骨髓活检标本;当常规与活检结果不致时,应采用高值

②累及:未累及血清游离轻链比≥③MRI上1局灶病变(每处病变应≥5mm)

97、MGUS及相关浆细胞疾病及诊断标准?

答:

非-IgM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1、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非IgM)30g/L

2、克隆性骨髓浆细胞10%

3、缺乏终末器官损害如CRAB或浆细胞增生疾病相关的淀粉样变性

IgM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1、血清IgM单克隆免疫球蛋白30g/L

2、骨髓淋巴样浆细胞10%

3、没有贫血、体质性症状、高粘滞血症、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或其它淋巴增生疾病相关的终末器官损害

轻链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1、FLC比异常(0.26或1.65)

2、相应的累及轻链水平增高(患者FLC比1.65时κFLC增高,患者FLC比0.26时λFLC增高)

3、免疫固定电泳无免疫球蛋白重链

4、缺乏终末器官损害如CRAB或浆细胞增生疾病相关的淀粉样变性

5、克隆性骨髓浆细胞10%

6、尿单克隆蛋白mg/24h

孤立性浆细胞瘤

1、  活检证实骨髓或软组织克隆性浆细胞孤立性损害

2、骨髓穿刺无克隆性浆细胞浸润

3、脊柱及骨盆骨骼检查、MRI(或CT)正常(除原发孤立性损害部位外)

4、缺乏淋巴浆细胞增生疾病相关终末器官损害如CRAB

2、  孤立性浆细胞瘤伴轻度骨髓累及

1、活检证实骨髓或软组织克隆性浆细胞孤立性损害

2、克隆性骨髓浆细胞10%

3、脊柱及骨盆骨骼检查、MRI(或CT)正常(除原发孤立性损害部位外)

4、缺乏淋巴浆细胞增生疾病相关终末器官损害如CRAB

POEMS综合征

一、(1)多发性神经病

(2)单克隆浆细胞增生性疾病(常为λ异常)

二、具备下面三条主要诊断标准中任一:

(1)骨硬化病

(2)Castleman’s病

(3)VEGFA升高

三、具备下面六条次要诊断标准中任一:

(1)器官肿大(脾肿大、肝肿大或淋巴结肿大)

(2)水肿(水肿、胸水、腹水)

(3)内分泌病(肾上腺、甲状腺、垂体、性腺、甲状旁腺及胰腺等)

(4)皮肤改变(色素沉着、多毛症、,肾小球样血管瘤、多血症、肢端紫疳、白甲病)

(5)视乳头水肿

(6)血小板增多症/真红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

1、存在一种淀粉样物质相关的系统综合征(如肾脏、肝脏、心脏、胃肠道或外周神经的累及)

2、任何组织的刚果红染色阳性(如脂肪穿刺、骨髓或器官活检)

3、质谱测定蛋白质分析或免疫电镜等方法证实淀粉样物质为轻链

4、存在单克隆浆细胞增殖性疾病(血清或尿单克隆蛋白、异常FLC比或骨髓克隆性浆细胞)

98、骨髓增殖性肿瘤生存评分系统?

答: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生存评估方法:(1)年龄67岁(5分),(2)年龄及55-56(2分),(3)白细胞数15×/L(1分),(4)静脉血栓(1分)。低危:0分,中危1-2分、,高危≥3分。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生存评估方法(IPSET积分):(1)年龄60岁(1分),(2)心血管危险因素(1分),(3)既往血栓史(2分),(4)JAK2VF突变(2分)。低危:0分,中危1-2分,高危≥3分。

骨髓纤维化生存评估方法采用DIPSS积分系统及DIPSS-PLUS积分系统:

DIPSS:(1)年龄65岁(1分),(2)贫血(Hbg/L)(2分),(3)白细胞数25×/L(1分),(4)外周血原始细胞1%(1分),(5)体质性症状(1分);

低危:0分,中危1:1-2分,中危2:3-4分,高危:5-6分。

DIPSS-PLUS:(1)DIPSS积分,(2)红细胞输注依赖,(3)血小板×/L,(4)不良预后核型。

积分方法:DIPSS低危:0分,中危1:1分,中危2:2分,高危:3分。其它每点积1分。

预后分层:

低危:0分,中危1:1分,中危2:2-3分,高危:4-6分。

说明:不良预后核型包括复杂核型或包括以下异常的单一或两项异常:+8,-7/7q-,i(17q),-5/5q-,12p-,inv(3)及11q23重排。

99、什么是高危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M)?

答:(1)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3g/dl和/或骨髓克隆性浆细胞10-60%,同时缺乏靶器官的损害、骨髓瘤相关事件(MDEs)或淀粉样变性。

(2)高危SMM:血清M蛋白至少3g/dl、IgA型、受累/不受累游离轻链比大于8但小于、骨髓克隆性浆细胞50-60%、t(4;14)、del(17p)或1q+、本周氏蛋白尿症。(3)MDE包括CRAB特征(血钙水平增高、肾功能损害、贫血及骨破坏及)及以下三项生物学标记:(a)克隆性浆细胞≥60%,(b)受累/不受累游离轻链比≥,(c)MRI检查大于一处局灶性损害。

高危SMM2年转化为症状性MM的概率超过25%。

、骨髓增殖性肿瘤血栓风险评分?

答: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1)年龄大于60岁,(2)既往血栓形成史,(3)存在任何一种高危因素的患者。

2骨髓纤维化患者采用IPSS积分系统评估血栓形成风险:(1)年龄大于65岁,(2)贫血(Hbg/L),(3)白细胞数25×/L,(4)外周血原始细胞1%,(5)体质性症状;每一点1分,低危:0分,中危1:1分,中危2:2分,高危:3-5分。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
广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lcftyy/2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