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外科医生久了,总会遇见一些奇特的疾病和表现,有一些病友和病症一旦遇见就印象深刻和久远。迟迟不愿忘记,甚至愿意把一些故事分享给更多的医护朋友们,让大家了解,造福更多的病友。所谓用爱和知识去治病救人不外是如此。
依然记得那个夜晚,我夜班,一位20岁左右的男孩因“腹部疼痛腹胀伴5天加重一天”就诊,患者自诉阵发性腹部疼痛难耐伴腹胀为主要表现,无发热,食欲减退,喝水后觉得胃胀不适。查体:腹部隆起,腹软,全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未闻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增高。腹部CT:肝脏体积正常,腹腔大量积水,小肠广泛水肿增厚。CT未见明显血管腔内异常改变。患者病史食欲减退,阵发性腹部疼痛。
腹水常见的原因多为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消化道穿孔、腹腔感染、黄体破裂,异位妊娠破裂出血,等等。小肠广泛水肿增厚多见于炎性肠病,肠梗阻,血管性疾病等。结合病史,年轻男性,无酗酒病史,无肝炎病史,无肾病病史,初步诊断一头雾水。
回顾诊治过程患者禁食水抗炎,小剂量使用地塞米松等支持治疗后腹部疼痛稍缓解,查胃肠镜及骨髓穿刺等系列检查后明确为: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回顾该病例,有必要简要分享一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相关知识。
该病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典型表现为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肠道水肿增厚为特点。病因不明,部分有哮喘、食物过敏或有变应性疾病病史,但大部分病人并无过敏性病史。血常规多表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内窥镜检查可见嗜酸粒细胞在胃肠道浸润甚广,可从咽部至直肠,其中以胃和小肠最多见,按浸润范围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本型多见于40~60岁的病人,男女均可发病,表现为较急性的上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可伴腹泻。过敏史不明确。弥漫型往往仅引起粘膜水肿、充血、增厚,偶见浅表溃疡和糜烂。肠道病变多为弥漫型,受累肠壁水肿、增厚、浆膜面失去光泽、有纤维渗出物覆盖。表现为上腹部痉挛性疼痛,伴恶心、呕吐。发作无规律性,可能与某些食物有关,用抗酸解痉剂不能缓解。粘膜受累严重者,可导致呕血、黑粪、腹泻、吸收不良、肠道蛋白质丢失、缺铁及体重下降等。肌层受累明显者,可引起肠梗阻。浆膜受累者,可导致含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的腹水或胸水。
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血常规、影像学和内镜加病理学进行诊断,血常规多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去除过敏原,抑制变态反应和稳定肥大细胞,达到缓解症状,临床治愈,本病易于复发。可用强的松和色甘酸二钠治疗,部分患者合并肠梗阻可行部分肠管切除术。
作为外科医生治疗该类病友经验有限,经请教咨询消化内科医生后对疾病有更多认识,点滴总结分享。
简单几句话,科普医学小知识,用爱和知识去治病救人。
------------------------------------------------------------------------------
更多科普,更多交流。更多咨询可加我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jxftyy/6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