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某,女,38岁。
腹痛,腹泻,每日5~6次,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肠鸣辘辘,大便溏薄,夹有赤白黏冻,精神疲乏,食欲呆滞,舌苔厚腻带黄,脉滑数。
证属湿热之邪,壅滞肠间。治以清导通利,解毒导滞。
方药:生白芍12g,广木香6g,黄芩6g,川黄连3g,莱菔子9g,焦山楂15g,焦神曲12g,焦谷芽30g,焦麦芽30g,生鸡内金10g,生甘草6g,赤茯苓12g,车前草15g。
上方连服4剂,痢下赤白黏冻已除,腹痛好转,大便每天减少至2次,病势明显好转,继服4剂而病愈。
医案出处:王文济
腹泻总以湿热为患,肠间受损为主,治疗着重清导、通利。大肠为“传导之官”,小肠为“受盛之官”,职司“化物出焉”。
一旦肠腑遭受六淫之邪,功能受损,变化无权,化物无能,形成积滞;久之中腑渐亏,难以运化,积滞更甚,或陈积甫去,新积又生,积滞与肠胃运化不健。
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循环往复,由脾及肾,使肠滑不禁。可见湿热积滞,是起病之因。
六腑以通为用,治疗腹泻须遵循《内经》“雪污”、“拔刺”、“决闭”、“解结”的方法,参以张从正“陈菀去而肠胃洁”之说,着重清导、通利,不可姑息养奸,妄加补益。
故在腹泻初诊时虽见有虚象,亦不予补,强调以清导通利法解决主要矛盾。若湿热瘀毒不清,一味补正,则有助邪之弊,病必不除,邪毒一清,则邪去而正安。
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文章内容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jxftyy/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