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脾和肺还有关联,从五行关系上来说,肺属金,脾属土,土能生金。脾的功能正常,肺就能得到滋养,肺气充足,身体的抵抗力就强。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是肺系疾病,在治疗时却要同时调理脾和肺;还有吃肥甘厚味太多之后,会引起肺热,往往也会大便干燥。
所以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养生必须先养脾胃,胃强身体才强壮,胃弱身体就虚弱,如果把长寿比喻成盖房子,护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营养品,保健品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九制仙品八珍丸采用道医秘传配方,将茯苓、白术、扁豆、莲子、薏米、山药、芡实、麦芽、谷芽、土蜂蜜等材料通过一定配比制成方便携带的丸子。茯苓健脾祛湿,白术补益气虚,薏米利水排脓。
对内补肾健脾,养胃净肝、调和五脏六腑;对外针对湿气引发的表症同时用药,消除湿气引发的嗓子发痒,口干,口苦,皮肤油光,满脸起痘,大便溏稀而肛门涩痒,皮肤湿疹等外症效果很好。坚持服用湿气消退!
脾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除了吃的方面要注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还可以用艾灸、推拿的方法来调理,因此,在家中,不方便出去的时候,不如每天艾灸艾灸,帮助保护自己的脾胃。
◆那么,调理脾胃,可以艾灸下面的几个穴位:
本法取胃之募穴中脘,同时亦是八会穴之腑会、任脉与足阳明胃经交会穴,是治疗胃部疾病的要穴;足三里是胃经的下合穴,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对于腹部疾病有很好的效果;脾俞、胃俞乃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别为脾和胃之背腧穴。温灸这些穴位可以达到温阳健脾,疏调胃肠气机,调理肝脾,和胃止痛的目的。两者共奏舒肝健脾,和胃降浊,攻补兼施的功效。脾俞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取其补脾作用,固护补益脾胃。胃俞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用意同脾俞。中脘穴为任脉穴,在脐上4寸。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和胃健脾,通降腑气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质,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等。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的作用,除了是脾胃疾病常用穴以外,还是保健要穴。但胃酸过多,空腹时烧心者,不宜灸足三里,可以灸其邻近处的阳陵泉。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将灸条点燃后置于艾灸盒内,置于患者脾俞、胃俞、中脘和足三里,调节燃烧室与肌肤之间的距离使被灸者感觉在合适的温度,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日治疗1次,5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间隔2天,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艾灸疗法为什么有效呢?
目前大量研究认为,灸法治病是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有热辐射的作用,艾灸时的产生的红外线辐射,使得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温阳化湿、消瘀散结、行气止痛之功,使腹痛得以缓解。其次是芳香开窍的作用,中医学认为艾属温性,其味芳香,善通十二经脉,能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温补中气,改善腹胀厌食。
艾灸治病是靠的叶脉起到循经通络、补虚祛湿的作用。一片艾叶分叶脉、叶肉、叶柄三部分。艾灸治病是靠的层层密密的叶脉起到循经通络、补虚祛湿的作用。艾叶加工中怎样把艾叶和叶脉加工成好的艾绒是一门学问。我为了寻找真正的好艾条,走过很多地方,河北,河南,蕲春等,去跟真正种植艾草的人交流,做艾灸中医治疗临床的人讨论,才知道了这么多。知道怎样才能做出一根好的艾条!
为了我和家人,和周围一起学道的师父师兄们的健康,我就要选择最好的蕲春陈艾来做真正的好艾条!只有这个对于疾病疗效最好的!
点击下面小程序立刻进店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ftzyyy/7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