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大家推荐比吃中药更管用的穴位按摩秘籍,收好了,总有一天用得上。
中药穴位按摩秘籍
1六味地黄丸:复溜穴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逍遥丸:太冲穴、阳陵泉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吃中药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3牛黄清心丸:神门穴、大都穴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如果心中发热烦燥,常用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是药三分毒”,不用说也可想而知了。
4补钙药:大都穴脾经大都穴,是补钙要穴。同时,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
5十全大补汤:太溪、复溜而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
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艾灸。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6麦味地黄丸:尺泽、复溜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具有润肺、滋阴、去心火、纳气、平喘、止咳嗽等功效。
7通宣理肺散:风门穴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8牛黄解毒丸:内庭穴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
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9补中益气丸:中府、太渊穴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
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此外,只要按摩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10纯阳大药:申脉穴按摩申脉穴,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
11参苓白术丸:太渊、商丘穴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
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12大补阴丸:然谷穴有人心烦不寐,老想喝水,还总爱起急,属于阴虚火旺的体质。那么一旦口干舌燥,不妨赶紧揉揉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补阴。
13吗叮啉:大陵穴吃完饭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相当于西药吗叮啉,为您增加胃动力。
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吃的太多喘不上气来,肚胀,揉公孙穴可促进肠子的蠕动。
14杞菊地黄丸:曲泉穴曲泉穴,是沟通肝肾的要穴。说到功效,按摩曲泉,可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15二妙丸:曲泉穴曲泉,另一方面它还是去湿的要穴,相当于中药“二妙丸”,可祛除湿热。
16开塞露:商阳穴
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
具体说来,治疗什么类型的便秘呢?它的作用有点像开塞露这种感觉,就是好像大便已经到了肛门这块了,这个穴就管用了。
17消炎大药:照海穴咽喉部痒痛,有时还伴有干咳、干呕的症状,西医上称为“梅核气”。慢性咽炎的人,消炎药物无法进入粘膜深层,吃药无效...空调吹久了,咽喉肿大、发炎、发烧…
这时你可以按摩照海(和天突穴),可以消炎护嗓。每次指尖掐照海穴3~5分钟,天天不拘时候次数。
脾胃好不好百病生!教你一招,让你气血充足,远离腹泻夏季是脾胃病高发的时候
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脾胃问题
再加上锻炼的时间大大减少
“光吃不动”
很容易出现胃痛胃胀的问题
脾胃不好的人简直「痛不欲生」
一受寒着凉脾胃就不舒服
吃点硬的胀气难受
多吃一点鼓胀不消化非常影响心情
要是吃点辣的还会胃痛好几天...
而且由于脾胃虚寒
身体吸收不到什么营养
早早就变成黄脸婆眼袋摇摇欲坠
另外还有严重的口臭!
平时都不敢跟别人凑近说话...
中医认为养脾胃就是养元气
养元气就是养生命
“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要靠
脾胃的摄入进行供给
脾胃是人体能量的供给站
如果不加以重视就会危害健康
▼
早在李东垣的《脾胃论》中
就提到了调和脾胃平衡的重要性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如何判断脾胃虚弱?1、食欲减退,饭后腹胀;
2、肚子胀,口中黏腻,大便稀;
3、身材偏瘦,面色发白;
4、进食后容易嗳气、反酸;
5、腹胀腹痛,影响睡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ftzyyy/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