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痛原因 >> 腹痛主要原因 >> 正文 >> 正文

全面10种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鉴别要点

来源:腹痛原因 时间:2019-1-11
HAOYISHENG导语

儿童发热时常常伴有皮疹,病因多为感染或过敏性因素,但皮疹表现形式多样,给临床诊治造成困难。本文介绍一些常见儿童发热容易伴发皮疹的疾病其皮疹的主要特点,希望有助于鉴别

常见感染性

疾病

1.幼儿急疹

(1)皮疹特点

皮疹呈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直径1~3mm,周围有浅色红晕,压之褪色,多呈散在性,亦可融合,不痒。皮疹1~2日内完全消失,不脱屑,无色素沉着。

(2)鉴别要点

皮疹大多数出现于发热3~4日,体温骤退后,少数在热退时出现皮疹,是本病的主要特征;

皮疹由颈部和躯干开始,1天内迅速散布全身,以躯干及腰臀部较多,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少;

部分患儿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尤以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较为明显,热退后可持续数周才逐渐消退。

2.手足口病

(1)皮疹特点

典型为红色小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润,疱壁较硬,内有少许液体,可破溃,除口腔外其余部位疱疹少有痛痒感。疱疹数目不等,数个至数十个。近年来不典型皮疹逐渐增多,可表现为大疱样皮疹,可伴有明显瘙痒,皮疹大,壁薄,易破溃。消退后无色素沉着。

(2)鉴别要点

皮疹早期出现,多分布与手心、足心及口腔黏膜,躯干及臀部、肛周亦可出现,离心性分布,皮疹分布特点具有诊断意义;

部分不典型病例为大疱性皮疹,伴有明显痛痒感,薄壁疱疹,较密集,可有破溃,与典型病例不符,需要结合季节及病毒检测。

3.麻疹

(1)皮疹特点

皮疹形态多为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可融合成片。疹退后可留下棕褐色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1~2周后消失。

(2)鉴别要点

前驱期为发热至出疹(3~4天),起病急,以发热、卡他症状、咳嗽、声音嘶哑等为主要症状,起病后2~3约90%患者口腔出现麻疹黏膜斑(Koplikspots);

患儿出疹时多于发热3~4天开始,持续3~5天;

皮疹出现具有明显顺序性,耳后-额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

出疹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升高,咳嗽加剧,全身淋巴结、肝、脾可轻度肿大,肺部可闻及少量干、湿啰音,亦可出现各种并发症;

4.风疹

(1)皮疹特点

皮疹形态为淡红色的斑丘疹,疹间皮肤无充血、手掌和足底常无皮疹,皮疹消退较快,不留色素。

(2)鉴别要点

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从面颊部迅速(1天内)扩展到全身;

全身症状轻,多有耳后、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确诊有赖于鼻咽拭子培养分理出风疹病毒,血清特异性风疹IgM抗体阳性,或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等于或大于4倍升高;

多数风疹呈良性经过。

5.水痘

(1)皮疹特点

皮疹最初为瘙痒剧烈的红色斑疹,数小时发展为丘疹,在数小时发展成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疹,24~48小时疱内液体变浑浊,可出现脐凹现象,逐渐干瘪结痂,亦可破溃。预后不留色素沉着。

(2)鉴别要点

典型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伴有明显痒感;

可分批出现新的皮疹,高峰期可见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三代同堂」,有助于鉴别。

6.猩红热

(1)皮疹特点

为猩红色弥漫细小斑丘疹,密集而均匀,压之退色,松手后恢复充血状,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疹于1周内消退,可有脱屑,严重者可有四肢、手掌及足底片样脱皮。

(2)鉴别要点

多有扁桃体炎病史,伴有咽痛,草莓舌;

24小时内出疹,48小时内达高峰,体温更高,而后皮疹逐渐消退;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抗链O多增高及咽拭子培养可见A组链球菌阳性有助于诊断。

7.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1)皮疹特点

皮疹为红斑样皮疹,逐渐出现松弛样水疱,1~2天内在口周和眼睑四周出现渗出结痂,可见大片痂皮脱落,在口周留有放射状皲裂。其他部位的皮肤大面积剥脱后可有潮红糜烂面,似烫伤样,手足皮肤可呈手套或袜套样剥脱,伴有明显疼痛及触痛。预后可有糠状脱屑。

(2)鉴别诊断

发病急骤,皮损严重;

初在口周或眼睑四周发生红斑,后迅速蔓延到躯干和四肢近端,甚至泛发全身,皮损处有明显的触痛;

细菌培养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助于鉴别。

常见非感染性

疾病

1.川崎病

(1)皮疹特点

为多行性红斑或弥漫细小斑丘疹,皮疹充血,发红,肛周皮肤发红,脱皮。口唇可有皲裂,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趾红斑,恢复期可有膜状脱皮。痊愈后无色素沉着。

(2)鉴别要点

皮疹特异性不强,易与猩红热、麻疹、幼儿急疹等混淆;

多在发热期出现,以躯干部为著,要密切注意眼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草莓舌表现及手足症状、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2.药疹

(1)皮疹特点

皮疹形态多样,可表现为风团状皮疹,血管性水肿,猩红热样皮疹,多行性红斑,过敏性紫癜,固定性药疹等多种形式,重症可有剥脱性皮炎,大疱性皮疹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等。

(2)鉴别要点

出疹前有明确用药史,注意常见易引发皮疹药物使用情况;

多为全身性出疹,有时伴有明显痒感,重者出现皮肤剥脱继发感染,需要仔细排除其他感染性因素导致的皮疹,密切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

3.过敏性紫癜

(1)皮疹特点

初期为紫红色斑丘疹,针尖样大小,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不伴有痛痒感,逐渐转为暗紫色,最终呈棕褐色消退,无色素沉着或脱屑。重者可融合成大疱伴出血性坏死,可有痛感。

(2)鉴别要点

皮疹反复出现为典型特点,分期分批,甚至间隔数周或数月可再次复发;

皮疹分布多以四肢及臀部为著,对称分布,伸侧居多,面部及躯干部较少;

皮疹为出血性皮疹,压之不退色。

注意

事项

1.皮疹是儿童疾病的常见症状,表现形式多样,常不典型,诊断时首先明确是何种类型的皮疹,考虑可能的出疹性疾病有哪些,具体用药情况及相关伴随症状,实验室的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除上述典型疾病外,一些罕见疾病也可导致儿童发热伴出疹,如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虽相对罕见但需要警惕;

3.药物性皮疹诊断最为不易,要注意仔细询问病史,用药情况,通常儿童容易引发皮疹的药物分为4大类: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目前儿童退热推荐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磺胺类药物;

抗菌药物,以青霉素类为主;

镇静安眠及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等。

相关阅读

发热+腹痛+呕吐,诊断居然是……

发热、腹痛等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症状,下面这个的病例,诊断却出乎笔者的预料,特总结与大家分享。

1.病例回顾

患儿,女,9岁,因「发热、头痛、精神差5天,腹痛4天」入院。

患儿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伴精神差、头痛,以额头为主,热退可自行缓解,伴呕吐胃内容物5次,量少,呈非喷射性,无咖啡样物,4天前始出现腹痛,为脐周疼痛,当地诊治(不详)。

现无发热,头痛有所缓解,仍反复腹痛,偶有咳嗽,无寒战、抽搐,无流涕、鼻塞,无皮疹,今患儿精神差、气促,当地就诊,予「头孢曲松」输液后来我院。

患儿起病以来,睡眠、胃纳差,解黄色稀烂便,小便明显减少。否认有结核病接触史,有接种卡介苗。无生吃鱼生及疫水接触史。

查体:T35.5℃,P次/分,R35次/分,BP/63mmHg,Wt21kg,嗜睡状,皮肤可见花斑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有鼻翼扇动,口唇干燥,咽充血,颈无抵抗,气管稍右偏,呼吸促,三凹征(+),左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右肺呼吸音粗,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胀稍软,全腹压痛(+),肝右肋下5cm,质韧,脾肋下未及,腹部叩诊鼓音,肠鸣音减弱。四肢凉,右踝部稍肿胀。毛细血管充盈时间5秒。病理征(-),脑膜刺激征(-)

辅助检查:外院彩超:下腹腔积液,左侧胸腔积液;血常规示:WBC6.45×10*9/L,NEUT%80.04%,Hb90g/L,PLT×10*9/L。

2.分析病情

(1)9岁女孩,起病急,发热,精神差,皮肤可见花斑纹,CRT5s,心率快,肢端凉,尿量少,考虑感染性休克。立即建立双静脉通路,完善血培养等检查,NS扩容、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等处理后,精神较前好转,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皮肤花斑纹消退,CRT2s,尿量较前增多;

(2)患儿急性起病,有发热精神差等感染表现,出现休克,体查左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肝脏增大,考虑肺部感染、败血症可能性大;

(3)患儿彩超提示下左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体查左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是否原发感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合并脓胸,进一步完善胸片、胸水常规、生化培养等检查。尚需排除支原体肺炎、肺结核,予完善肺炎支原体检测、PPD、胸水ADA检测;

(4)患儿有发热、头痛呕吐、精神差,热退后头痛缓解,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暂不支持颅内感染表现。患儿有发热、腹痛,查体全腹压痛不剧,无明显肌紧张,考虑腹痛与腹膜炎所致;

(5)结果回报:分析检查结果,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降钙素原、CRP明显升高,渗出性胸水示白细胞明显升高、多核细胞为主、糖明显减低,影像学结果提示双肺炎症伴双侧胸腔积液,用严重细菌感染可以解释检查结果异常(其余血培养、肺炎支原体、胸水培养、胸水ADA、大便常规、血淀粉酶、ASO、PPD试验、肝炎系列等检查未见异常);

(6)追问病史患儿曾因面部红斑在皮肤科诊断过敏性皮炎,有过膝关节肿痛,重新查体面部可见少许红斑,结合浆膜炎,血常规示轻度贫血、尿常规提示肾损害,肝功能存在低蛋白血症,存在多个系统受累表现,考虑可能存在儿童SLE,予完善补体、抗核抗体等检查;

(7)结果回报

(8)最终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予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后专科随诊治疗。

3.病例总结

(1)学龄儿童,女性,以发热、精神差、头痛、腹痛起病,入院有休克表现,检查结果支持感染,如单纯按感染治疗,可能效果欠佳或延误原发病治疗;

(2)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可以某一脏器损害为表现,如误诊为脑炎、过敏性皮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结核性心包炎、类风湿病等。该患儿胸腹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皮肤黏膜损害不明显,追问既往有关节肿痛病史,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

(3)本病一般好发与20~40岁育龄女性,该患儿发病年龄小,相对少见,病情发展快,如多器官受累严重,则预后差。

4.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miclupusryth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组织损伤,临床上可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伤的表现,如皮肤、关节,浆膜、心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儿童也可患病。

(1)机制及临床表现

多因素参与,可能与免疫机制缺陷、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药物(青霉素、异烟肼、甲基多巴、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等)等有关。

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伴有发热、关节炎、胸膜炎、心包炎,伴有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皮疹、网状青斑、雷诺现象、血小板减少、贫血、不明原因的肝炎、反复自然流产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均应怀疑本病。

(2)诊断标准

诊断参照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分类标准分类:11项标准符合4项或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即可诊断SLE。

(3)治疗

SLE的治疗比较复杂,需评估器官受累程度,一般药物治疗:NSAIDs可用于控制关节炎;抗疟药可控制皮疹及减轻光过敏,如羟氯喹;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

大家都在看

发热的临床表现及用药

万万没想到的发热病因

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

收藏:八步教您破解发热症状!

儿童发热抽搐,要警惕这两种疾病!

儿童急性发热这11条诊治经验值得收藏

发热待查的常见病因,这两个表格就够了!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HAOYISHENG》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qq.







































白癜风有什么中药制剂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ftzyyy/4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