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随着饮食、环境的改变,炎症性肠病越来越多见,目前发病率已跃至消化内科疾病前五位。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沙卫红表示,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尤其是克罗恩病,对患者生活和经济造成很大负担。对于该类疾病,应尽早干预,规律治疗,以得到较好的转归。
免疫缺陷肠道溃疡
据介绍,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成年人,患者表现为便血、腹痛、里急后重、体重减轻等。而克罗恩病发病人群相对年轻,集中在15-35岁,病情也更严重,可能一发现就是大出血、瘘管、肠梗阻,还有可能同时合并关节痛等症状。
沙卫红解释道,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只累及大肠,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而克罗恩病可影响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的各个部位,病变可累及肠道全层,引起肠穿孔、瘘管。
长期腹痛腹泻、粘液血便,也不排除恶变的可能。
“与普通的肠道炎症不同,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跟自身免疫缺陷、感染史相关。”沙卫红指出,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人体肠道越来越干净,阿米巴、细菌性感染肠炎少了,人体免疫力低下,非感染性因素起病多,炎症性肠病发病明显增加。
病情多变容易误诊
由于克罗恩病病情复杂,表现多样,临床上易误诊为肠结核、肠道淋巴瘤,或白塞氏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沙卫红曾接诊过一名12岁的女孩,因关节痛收入风湿免疫科,但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风湿免疫相关的指标表现不典型,且关节痛用药没有改善。女孩自述一直有腹痛,大便带脓血,遂转至消化内科,肠镜发现大肠、小肠上均有节段性溃疡改变,为克罗恩典型的肠道改变。
因女孩为肠道多灶性发病,且有发热、关节痛等症状,提示复发风险高,沙卫红建议予生物制剂治疗。经过积极治疗,女孩的病情慢慢得到控制。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经常是消化内科会诊、讨论的病例,属于疑难病例的范畴。”沙卫红呼吁,疑似炎症性肠病,如腹痛、腹泻持续3个月,特别合并发热、关节痛的,医院就诊检查,尽快明确病因。
一般来说,肠镜可以诊断溃疡性结肠炎,而克罗恩病可能需要结合肠镜、小肠CTE、胶囊内镜检查,必要时做全腹CT全面评估。
重症早用生物制剂
目前,针对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有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对于轻中度活动性IBD患者,首选氨基水杨酸制剂,常用的有美沙拉嗪、莎尔福等;对于使用氨基水杨酸治疗效果不佳的IBD患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甲氨蝶呤、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常作为备选药使用。
沙卫红建议,对于病情严重,评估预后较差的患者,建议早用生物制剂,待病情控制后再转用其它药维持治疗。实际上,IBD患者往往需要反复接受内、外科治疗和长期随访,以及饮食方式的调整。
据悉,目前省医参与在研的生物制剂有2-3个,符合条件的患者可入组国内多中心研究项目,获得费用减免。联系方式:邱医师。
□记者江玲通讯员靳婷
南方农村报赞赏
长按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ftzyyy/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