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痛原因 >> 腹痛主要原因 >> 正文 >> 正文

小儿食积,妈妈有责任中医疗法样样行

来源:腹痛原因 时间:2018-1-2

有种饿叫“你妈妈觉得你没吃饱”——中医教你科学应对小儿食积

作者/薛征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食积”呢?原因有两种:“内因”包括小儿脏腑娇嫩,脾胃消化功能不健全,脾胃功能虚弱(现代医学解释是消化腺发育差,腺体分泌少,消化道肌层不发达,消化酶活力弱);小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爱吃的食物吃得过多,对于不喜欢的食物,一口也不吃,这样容易造成偏食或饱食无度等。

中医疗法样样行

中医药治疗小儿食积,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方法诸多,主要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推拿、捏脊、刮痧和药膳食疗等。

对于初期症状较轻的患儿,在教育家长改变观念的基础上,运用中成药健胃消食口服液、保济口服液、保和丸、小儿化积丸等以消食导滞、健脾和胃。并针对不同患儿的个体情况,以健脾和胃的厌食方作为基础方,根据患儿伴随症状以及舌苔、指纹或脉象等进行辨证施治。内服中药汤剂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疗小儿食积,改善症状。对兼有腹胀、矢气多等气滞症状的患儿,中药内服调理主要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主,一般以保和丸方为基础方,酌情加减神曲、谷芽、麦芽、鸡内金、莱菔子、厚朴、槟榔、木香、枳壳等健脾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

除了内服,还可以用外敷的方法治疗。可选用董氏开胃散(主要包括青皮、枳壳、神曲、胡黄连、三棱、莪术等药物),外敷脐部,每晚1包,每包重量是15克,夜敷昼去,连续使用4周,操作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中药敷脐疗法治疗食积,发挥了中药与穴位的双重效应,疗效确切,孩子也易于接受,而且具有方法简便、实用、经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因为脐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的最后闭合处,该处表层角质层最薄,脐下无脂肪组织,便于药物渗透和弥散。中医认为此处是“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

除了药物治疗,也可推拿、刮痧、针刺等。小儿推拿,包括按、拿、提、揉、捏、摩、推等,其中在治疗小儿食积时,摩腹与捏脊使用更为频繁。

摩腹为一种治疗食积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家长可以在家中轻松完成,对于腹痛腹胀效果较好。一般顺时针方向为泻,逆时针方向为补,顺逆时针方向各半为平补平泻。腹胀、腹痛拒按伴有便秘的患儿,常用指摩法(食指、中指、环指、小指四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腹痛腹胀、腹软喜按伴有腹泻的患儿,常用掌摩法(全掌)。每次5分钟?10分钟,日3次。

捏脊法是小儿推拿手法的一种,可以扶正祛邪以振奋阳气。操作时让患儿俯卧平躺,家长以两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捏其脊柱两侧肌肉,随捏随向前推按,由腰部向上推捏按到脖子,再从脖子捏按到腰部,每晚捏3遍?5遍。

刮痧法治小儿食积亦可达到较好效果。如刮擦背部内侧第一线——膀胱经,可刺激背俞穴激发经气,以调整脏腑的机能状态,促进胃肠蠕动。刮擦小肠经之肩中俞穴和胆经之肩井穴,以及轻刮两侧胁肋,可疏木畅中,调节气机,助脾胃运化。

此外,若小儿食积发展日久,逐渐形成厌食症,可通过“针刺四缝”法来解决。在患儿两手第2指掌侧?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取四缝穴,常规消毒后,以毫针直刺四缝穴处,深约0.1寸?0.2寸,以见黄白透明黏液随针拔出外溢为佳,每隔5日?7日一次,疗效大多立竿见影。

此外,通过针刺脐周、督脉及脾经上的穴位,可增强胃肠蠕动和小肠吸收,有助于积食的消化和加速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针刺对机体各种消化液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如针刺可使胃液酸度与胃的酶活性提高,使唾液淀粉酶等多种消化酶分泌增加,活性增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总之,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针对食积引起的不欲食、肚子胀或大便异常等不同情况,需加以区别对待、分证治疗。如为食积兼有他证,或先消食积,或二者同治。

对于食积引起的不想吃饭(即厌食),重于运脾和中,在中药基础方中加以调和药物,如淮山药等;食积导致的肚子胀(即积滞),在基础方中加行气祛瘀,攻积导滞的药物,如广木香、佛手等;对于食积产生的大便异常(即泄泻或便秘),在基础方中加以健脾化湿,敛津涩肠或行气导滞通腑的药物,如白豆蔻、砂仁改善腹泻情况或枳实、莱菔子等帮助通便。此外根据不同病情,适当配合推拿、中药外敷、针刺、灸法、刮痧等治疗方法,以期获得更好疗效。

专家推荐小儿食积药膳方

山药粥

鲜山药克,粳米50克。

山药洗净切片,与大米同煮为粥。空腹食,每日2次。

健脾消食。适用于脾虚患儿,见有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稀溏等。

胡萝卜粥

胡萝卜克,粳米50克。

胡萝卜洗净切片,与大米同煮为粥。空腹食,每日2次。

宽中下气,消积导滞。适用于小儿积滞、消化不良,以实证为主。

白萝卜莲子粥

白萝卜克,莲子(带心)10克,粳米50克。

白萝卜洗净切块,带心莲子洗净与粳米共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炖。待莲子熟烂,便可起锅。空腹食,每日2次。

清热宽中下气。适用于食积夹热证,见小儿积滞,消化不良,口舌红绛,大便干结,睡眠较差等。

薏米小米粥

薏苡仁20克,小米50克。

薏苡仁、小米同煮为粥。空腹食用。

健脾消食除湿。适用于小儿不思饮食,四肢乏力,肢体略浮胖,大便黏腻等。

鸡内金散

鸡内金适量。

将鸡内金焙干研粉,每次2克?3克,温开水送服。

消食化积,健脾止泻。对小儿疳积、遗尿均有良效。

在治疗小儿食积方面,中医药极具特色,疗效确切。无论内治、外治都考虑了因时因人制宜的原则。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善,故在治疗之外,平时家长应注意预防和调护。对于还在喂奶的宝宝,家长切忌贪多,速度不要过快,喂奶后,轻拍宝宝后背;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家长要注意饮食规律,营养均衡,避免孩子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或生冷食物,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还要注意防寒保暖。

赞赏

长按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治疗脸部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ftzyyy/1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