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于兑卦身逍遥,烟云明月水流桥
东汉张仲景所著之《伤寒杂病论》,一共载有三个建中汤,即大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大建中汤由饴糖18g 人参9g 蜀椒3g 干姜6g组成
小建中汤由桂枝9g 生姜各9g 白芍18g 大枣12g 饴糖30g 炙甘草6g组成
小建中汤再加黄芪,即为黄芪建中汤。建中,就是建立中焦脾胃之气
脾胃之气有二:一为脾胃之阳气,一为脾胃之阴气。脾胃之阳气虚,则阴气盛;脾胃之阴气虚,则阳气旺
两者均可导致脾胃运纳失常,气机受阻,升降倒置。因此,谈建中,必分阴阳二气
上述三个建中汤,是建立脾胃之阳气,还是脾胃之阴气呢
笔者认为,大建中汤是建立脾胃之阳气,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既建立脾胃之阳气,又建立脾胃之阴气,只是以前者为主而已。何以言之
从上述方剂之组成来看,大建中汤乃纯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方剂;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虽然都以甘温为主,皆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但由于方内有甘酸之药,所以尚有补益脾胃阴气之作用
既然上述三方都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效用,为何仲景不只出一方,而要出三个方呢?这是由于脾胃阳虚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别的缘故
可以这样说:大建中汤温中散寒、缓急止痛之力比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均强。因为大建中汤是仲景专为中阳虚弱、阴寒内盛而上逆所致的“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
腹中满,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和“因此而虫动者设”,所以方中重用饴糖甘温入脾,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为主;人参甘温扶正,干姜辛温,温中散寒,和胃止呕为辅;更用辛热之蜀椒者,走串上下,逐寒温胃,杀虫止痛,又牵制饴糖之甘腻也
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亦属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剂,但由于方中有白芍之酸苦微寒,故温中散寒之力不如大建中汤。所以然者,以白芍补阴而碍补阳也
故仲景温阳,往往不用白芍,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附子汤、苓桂术甘汤等即是。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何以要用白芍,而且剂量还要比桂枝汤中之白芍加大一倍呢
分析一下它们主治的病证,即可明白。“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此言少阳发病之期,木火内盛,心脾气血不足,故用小建中汤之甘温建中,甘酸微苦寒以泻木邪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小建中汤主之”为少阳兼里虚寒,且以里虚寒为主,故《伤寒杂病论》用上方,取甘温补中,甘酸缓急止痛,兼理少阳
“产后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此乃产后血虚,脾胃阳气不足。因此,仲景用小建中汤之甘温以补虚祛寒,甘酸缓急止痛,滋阴益血。“虚劳里急,悸,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此为阴阳俱虚,寒热错杂之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阳虚,中焦虚寒,故里急腹中痛;阴虚不涵阳,虚阳上犯,或外越,故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心悸;阳不摄阴则失精;阴阳两虚,不能温养四肢,故四肢痠痛
阴阳两虚所以用小建中汤者,补后天以生化气血也。黄芪建中汤之主治,与小建中汤相同,只是偏重于补气而已。因此,其主治应尚有短气、自汗、身重、脉大而弱等
由上可知,上二方多用白芍,其意有三:一为清泻木邪;二为缓急止痛;三为滋阴益血。因为上述二方偏于温补阳气,所以笔者认为,它们治“虚劳,诸不足”是有条件的
“虚劳,诸不足”,即阴阳气血俱虚。若以阴虚为主,用上方,必甘温助阳而加重阴虚。只有阴阳气血俱虚而偏于阳虚、气虚者,上二方才切合病情。必须说明,阴阳气血俱虚而脾胃不虚者,既可使用上述两方,也可使用直补所病脏腑阴阳气血之方剂
但是,脾胃虚弱,特别是脾胃阳虚偏重者,必用上两方。否则,不补脾胃,但补它脏,尤其是补阴,则于脾胃阳虚不利
《内经》云:“劳则温之”,《伤寒杂病论》准此而立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以疗虚损诸疾。因为虚损大多阴阳俱虚,气血津液皆亏,脏腑不足,但补阳,则伤阴;只滋阴,则伤阳。用建立中州而灌四旁之上二方,则无弊矣
摘自九如布衣法传
上六:龙葵
仲吕:苦葵、苦菜、天茄子、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老鸦眼睛草
官鬼:(苗、茎、叶、根)苦、微甘、滑、寒、无毒
丁巳:去热少睡。用龙葵菜同米煮稀饭吃
戊午:小便不通。用龙葵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
己未:坠伤。用龙葵茎、叶捣汁服,以渣敷伤处
庚申:火焰丹毒。用龙葵叶加醋研为细末敷涂,能消红肿
辛酉:背痈。用龙葵一两,研为末,加入麝香一分,研匀敷痈上。又方:用是蟆一个,同龙葵茎、叶捣烂敷痈上
壬戌:诸疮恶肿。用龙葵茎叶捣烂,酒送服;另以药渣敷患处
癸亥:天泡湿疮,用龙葵苗叶捣敷
甲子:吐血不止。用龙葵苗叶半两、人参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亲朋汲水送下
乙丑:除蚤虱。用龙葵叶铺席下,次日脐虱尽死
九五:酸浆
夷则:醋浆、革针、苦耽、灯笼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兄弟:(苗、叶、茎、根)苦、寒、无毒
姐妹:(子)酸、平、无毒
丙申:热咳咽痛。用酸浆草为末,开水送服。此方名“清心丸”。同时还以醋调药末敷喉外
丁酉:痔疮。用酸浆叶贴疮上
戊戌:肠胃伏热。用酸浆果实五两、苋实三两,马蔺子(炒)、大盐榆白皮(炒)各二两、柴胡、共同芩、栝楼根、闾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汤送下
九四:蜀羊泉
蕤宾:羊泉、羊饴、漆姑草
官鬼:苦、微寒、无毒
丙午:黄疸。用蜀羊泉的把,捣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见效
丁未:漆疮。用蜀羊泉捣烂涂搽。漆姑之名,由此而来
六三:败酱
应应钟:苦菜、泽败、鹿肠、鹿首、马草
官鬼:(根)苦、平、无毒
丁亥:腹痈有脓。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共捣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戊子:产后恶露。用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八分,芎穷、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加水二升煮成八合,空心服下
己丑:产后腹痛。用败酱五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
庚寅:蠼螋尿疮。用败酱煎汁涂搽,有效
九二:款冬花
太蔟:款冻、颗冻、氏冬、钻冻、菟奚、虎须
妻财:辛、温、无毒
丙寅:久咳不愈。用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团,拌蜜少许,放有在瓦罐内烧烟,缺罐留一忆,让烟出,以口吸烟咽下。如此五日,至第六日,吃一餐羊肉包子,从此病愈
丁卯:痰嗽带血。用款冬花、百俣,经蒸、焙后,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每天临睡时嚼服一丸,姜汤送下
戊辰:口中疳疮。用款冬花、黄连,等分为末,以唾液调成饼子,将蛇床子煎汤漱口将饼子敷患处
初九:鼠曲草
黄钟:米曲、鼠耳、佛耳草、无心草、香茅、黄蒿、茸母
子孙:甘、平、无毒
丙子:同款冬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