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控期间,
突发胸痛怎么办?
撰稿专家
特需医疗保健中心主任医师童建菁
心血管内科郭真真
遇到这样的胸痛,莫慌!
?若胸痛的部位固定,伴有压痛,一般为局部炎症引起,多数可自愈,但如有进一步加重趋势,或局部有肿、痛的感觉,需考虑胸外科疾病。
?若胸痛位于胸骨后,呈烧灼感,伴反酸、胃部不适,则可能是胃食管反流,需考虑消化道疾病。
?若胸痛伴有咳嗽、咳痰,且咳嗽或深呼吸时可诱发加重,则可能是肺部疾病。
?若胸痛持续时间极短,瞬时或数秒钟好转,多为神经痛,通过改善作息、注意休息,一般可自愈。
及时且正确的鉴别和诊断对于胸痛患者来说十分关键,详细且有针对性的检查是诊断胸痛的重点,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胸痛病因。
如果是这种胸痛
要当心!
?胸部不适:大多数心脏病的发作时,胸部中央、心前区会出现不适,持续性的或时有时无都有可能,疼痛一般是压榨样的、闷痛等。
?上半身其他部位不适:一侧或双侧上肢、背部、颈部、下巴或上腹部出现的疼痛或不适。
?气短:这可以伴随或不伴随胸部不适。
?其他征象:包括出冷汗、恶心或头晕等。
心脏病发作的家庭急救
?让患者保持镇静,停止活动,平静心情,这可以减少心肌的耗氧量。
?拨打急救电话。
?服用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等都可含服,一般几分钟以后胸痛可以缓解。
?及时送医就诊。
?如意识不清,呼吸停止,需实施心肺复苏。
重要提示
?老年人、女性或糖尿病人的心脏病发作症状往往不典型,比如表现为烧心、消化不良等,他们可能会出现背部、下巴、颈部或肩部不适。因此尤其需要注意。
?很多人不愿承认他们的不适是由于心脏病发作引起的,如果怀疑某人是心脏病,请迅速打急救电话,不要犹豫,因为病情瞬息万变。
?建议走胸痛绿色通道进行救治
疫情封控期间,
糖尿病怎么管理?
撰稿专家
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卫庆
疫情风控期间,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居家隔离,怎样轻松管理血糖?
01
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以Omicron变异株为主,其传播力强。糖尿病患者怎样预防感染?首先应做到非必要不外出,有效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02
居家隔离期间,应保持怎样的血糖水平?
对于如无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建议空服血糖维持在6-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10mmol/L为宜。如已确诊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血糖控制范围可以略高于正常值,空服血糖维持在8-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12mmol/L即可,不要求太低的血糖值,以避免低血糖发生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03
如居家期间发生低血糖,应如何应对?
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出汗、心悸、头晕、手抖、饥饿感等,则立即测指间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即诊断低血糖),同时尽快进食含糖食物,果汁,葡萄糖水,糖果等,若症状不能缓解或加重,则应及时就医。
04
原来的降糖药物不够用了该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长期单用口服降糖药,或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或单用胰岛素等情况,在疫情居家期间药物不够用,又不能及时获得药物时,短期内可适当减少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用量,同时,减少进食升糖快的食物,如淀粉类(如米面、土豆、红薯、南瓜和山药等)、高糖水果,含糖饮料等,适当增加优质蛋白(鱼、肉、奶等食物)。能够活动的患者,增加室内运动(原地踏步、太极拳、广播操等),医院的门急诊开诊情况,医院获得药物。
05
居家隔离期间,糖尿病患者遇到常见感染怎么办?
如尿路感染,牙痛等情况,医院就诊。应增加饮水、漱口等对症处理,亦可拨打热线,寻求医生帮助。
疫情封控期间,
高血压病人特别要当心什么?
撰稿专家
医院高血压科主任王继光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在疫情管控期间,高血压患者如何才能坚持管理好血压呢?
01
药物治疗
一定要坚持服药。封控居家期间,一定注意不要自行减药或者停药。不管是停药,还是减药都可能造成血压波动,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为了避免药物用完导致停药,应尽医院或居委会获取药物。如果出现了血压轻度或中度升高,或怀疑药物副反应,医院咨询医师后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
02
出现何种情况应外出就医
如出现血压水平明显增高,出现高血压急症或危象,即血压突然显著升高,通常超过/mmHg,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的表现,可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头痛等,提示可能并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应立即联系居委会,联系救护车,尽快就医,等待时,务必保持冷静,避免焦虑、恐惧,避免因情绪紧张进一步加重病情。
疫情封控期间,
肚子痛要注意什么?
撰稿专家
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
腹痛急救方法
?撕裂样剧烈腹痛
一般来说,单纯的撕裂样剧烈腹痛不伴有腹部压痛和反跳痛的话,多为腹主动脉夹层。这类疾病非常危险,需要第一时间就诊。
如果存在长期高血压或有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人,应当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nxftyy/9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