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性来说,每次月经到了,就给自己带来很多不便,满脸爆豆,皮肤油光,腰腹有种无法说出来的坠胀,浑身冰冷,许多女性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痛经,苦不堪言,到底该采用什么办法对症缓解经期的不适?
经水时疼时止小小茴香有大用
来月经期间肚子疼,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有一些人简单地归结为痛经引起的宫寒,天天喝红糖生姜水,虽然有所好转,但是红糖水一停,还是恢复原样。对这种情况,傅青主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是由于肝气不舒造成的。肝在五行中属木,具有藏血的功能,女人在月经来时身体虚弱,最怕风寒。如果风寒入体,就会引起肝气闭塞,肝气闭塞则经水流行的道路也随之闭塞,所以就会造成月经时断时续,时疼时止的症状。所以要解决这种症状,要治疗肝气闭塞,需要通其郁而散其风。
此时可以试试小茴香,小茴香是常用的厨房调料,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之品。它味辛、性温,归肝、膀胱、胃经,能温肾暖肝、行气止痛。为什么它能够行气暖肝呢?因为它的气温,温能散寒,外面的风寒盘踞肝内久久不散,就需要强有力地温暖驱赶风寒,小茴香的温偏于理气,味辛善行走,起到很快疏导寒气的作用,肝内的湿寒散发,肝气自然行走自如,藏血功能也随之恢复,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也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小茴香去肝中湿寒的另一个原因是,湿寒停滞在肝中,肝自身被湿寒所困,无法自行缓解,所以藏血功能所以时漏时固。小茴香是草本植物的种实,性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肝在五行中属木,可以说和小茴香是一父一子,同气连枝。小茴香味辛无毒,用它的升阳去缓解肝的湿寒,有点上阵父子兵、通窍助攻的意思。
用小茴香辅助治疗这种痛经非常简单,用不着搭配什么名贵中药,月经前10天,小茴香15克,生姜20克,红糖30克。水煎饮服。每日一剂量即可。以此代茶饮,最能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其实滋补并不需要刻意为之,适当地放入菜肴中小茴香做调味,既能增加菜肴的鲜美味道,也可以滋补在日常。可以这么说,小茴香对所有的寒证都有调理作用,甚至能杀菌、杀虫,凡是身体有寒冷症状的人,如手脚发凉、胃寒爱吃热食或小腹冷痛,夏天拉肚子,吃小茴香都能缓解。
在月经来时,还可以将茶树根和凌霄花根切碎,置容器内,加入小茴香15克,放入纱布袋内。老母鸡1只(去毛及内脏),黄酒、米酒、食盐适量,同炖2~3小时,待冷去渣,加入少许红糖和服即可。鸡肉味道辛香浓郁,非常适合经痛、不思饮食的女性开胃调补,既能温经散寒,还能调理痛经和不孕症。
小茴香不但可以食用,还可以借助其他方法来补气养血调经。将肉桂、丁香、乌药、当归、小茴香各15克,干姜、吴茱萸、食盐各6各,将诸味药材煎水后泡脚30分钟。泡前可先用热气熏蒸一会儿,等水温合适后再开始泡,最好能泡到全身微微见汗。泡脚时脚在药汤搅动,让足底按压药渣,通过热熨脚底的穴位,通达气血,也可以缓解肝内的湿寒,调理月经忽来忽断,时疼时止。
月经未来腹先痛粉艳丹皮建奇功
有的女性月经来前的好几天就开始肚子疼,等到经水来潮的时候经血大多都是紫黑色。天天捂着暖水袋,大口大口地喝着桂圆红糖水,冬天还好,夏天本来就热,肚子坠痛,捂着暖水袋,一捂一身汗,那种感觉苦不堪言。有人一知半解,认为是受了寒凉,开始炖炖温补,谁知越补越疼。有人把这种腹痛归结为个体差异,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神神秘秘地“指点”说:“结婚以后就好了。”可是不少女性发现结婚以后依然如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傅青主对寒凉导致腹痛的观点并不认同,他提出这其实是体内热蕴到一定程度的关系。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种不通引起的月经疼痛,主要是肝经不通畅而致。
肝在五行中属木,木最怕火,正常的肝气疏泄则气血通畅,肝气郁结就会引起内火焚烧,越烧越热,肝内不能藏血,炽热的内火只好随着肝气外泄,经血的颜色紫黑,就是肝郁火热的结果。如果想调理经前腹痛,首先要疏肝,以清凉之物泄掉肝内郁火。
对于这种肝郁火结造成的腹痛可以尝试用丹皮调理。丹皮是牡丹干燥的根皮。傅青主治疗经期腹痛的宣郁通经汤、华佗治经前腹痛神方、《妇人良方》里的牡丹皮散中都有它的身影,傅青主在治疗女科中大多数药方中都用丹皮,它性寒味苦,归肝、肾经,清心、养肾、利心络。《本草纲目》中赞它“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它的味苦而辛,辛能以散结聚,正对肝内聚结的火气,而苦寒除血热,肝在五行中属木,喜阴而怕热,牡丹皮的寒凉正好除去肝内的郁热。
痛经时可以试试丹皮桑叶茶,丹皮20克、桑叶10克,白糖少许,用大杯的热水焖开后代茶饮,桑叶味甘、性寒,归肺、肝经,甘能益血,而寒又能凉血,甘寒相合,能下气益阴,有疏散风热,清热凉血之效,既能调理肝郁引起的经前腹痛,也对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丹皮做养生枕头,生石膏克,丹皮克,生地克,白芍克,知母克,冰片10克,将石膏打碎,再将后四味药材烘干研成粗末,兑入冰片,混匀后装入枕芯。清热凉血,柔肝养神,治疗血热肝郁最好。不过丹皮虽好,终归是寒凉之物,不能多用,血寒、胃寒、孕妇和月经过多者慎用。
药粥巧治痛经很多女性月经期常会出现经痛的情况,表现为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欲吐者等证,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治,介绍几则药粥方,对痛经有明显治疗作用。
元胡止痛粥:元胡、白芷、益母草、红花各10克,大米克,白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2剂,经前3~5天服用,连续5~7天。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适用于患者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不愿按压,或伴有乳胁胀痛,经量少而不畅,色黑有血块,血块下出后疼痛减轻,四肢欠温,大便不实等。
胶艾四物粥:阿胶、艾叶、熟地黄、川芎、炙甘草、当归、白芍、党参、黄芪各10克,大米克,白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阿胶、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2剂,经前3~5天服用,连续5~7天。可温经散寒,除湿止痛。适用于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暗,有血块,伴有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
归脾粥:党参、白术、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茯苓各10克,大枣5枚,甘草5克,生姜3片,大米50克,红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剂,经期服用,连续5~7天。可益气养血,养胞止痛。适用于经期或经后隐痛,喜按压,经量少而质稀,形寒肢疲,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等。
八珍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茯苓、炙甘草、白术各10克,大米克,白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八珍口服液1支,调入稀粥中服食,每日2剂,经期服用,连续5~7天。可益气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血虚痛经。
鱼鳔补肾粥:枸杞子、大枣、枣皮、鱼鳔各10克,大米50克,调味品适量。将鱼鳔发开,洗净,切细,用香油烹炒一下,而后与枸杞子、二枣、大米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葱花、姜末、川椒、食盐、味精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剂,经期服用,连续5~7天。可调补肝肾,温经止痛。适用于经后小腹疼痛。
目前000+人已加入我们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康复案例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nxftyy/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