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76岁。
初诊(年9月25日):反复腹痛2年余。患者于2年余前无诱因出现腹痛,以脐周痛为主,每日或隔日均有发作,腹痛多为隐痛,持续15-30分钟可自行缓解。如疼痛明显时则腹泻,泻后腹痛缓解。平素便溏,日2次。胃、肠镜检查示肠道多发息肉。刻诊:腹痛反复发作,与凉热无明显关系,进食可,无腹胀,无返酸嗳气,头晕,心烦,眠差,情绪不稳,口干,不多饮。便溏,小便可。右耳鸣。舌苔腻,脉弦。
处方:黄连6克,桂枝10克,清半夏15克,干姜10克,党参10克,茯苓30克,生龙牡各30克,炙甘草6克,大枣10克。7剂。冲服。日1剂。
结果:服上方7剂后腹痛减轻,原文继服10剂后彻底缓解。
按:黄连汤见于《伤寒论》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组方由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增黄连至三两,并加桂枝三两。用于半夏泻心汤证腹痛明显且心烦者。本患者口干,心烦,提示胸中热,腹痛、便溏提示腹中有邪气也即水湿之邪,处以黄连汤获良效。胡希恕先生认为:之所以增黄连去黄芩,是因为黄连有治腹痛的作用而黄芩没有,且黄连治胸中烦热效好。桂枝治气上冲,本患者无欲呕吐,只是说明气上冲较轻。经方治病,强调整体效应,如无特殊,不可随意增减。只要判定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就可以用黄连汤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