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喜欢带着极端的偏见在不着边际自由中使自己得到满足,这就是他们的思想本质。”这是培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在充满战争的世界里,人们不会去理睬那些失败者,他们只会庆幸自己活得很幸福很滋润。
在他们眼里,失败者的生命不过是战争胜利的附属品,让他们消失就像捏死一只蚂蚁如此简单。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就是讲述了在二战时期发生的悲惨故事。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八岁的小男孩叫作布鲁诺,他是集中营司令官的儿子,他因为一些原因跟随家人来到了一处偏僻的地方,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穿着条纹睡衣的犹太小男孩,并且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没有种族之分,所以当他遇到小男孩的时候心里有的只是欢乐。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场友谊,让布鲁诺最后丧失了生命。
在某一天布鲁诺得知犹太人小男孩父亲失踪,于是为了帮助好友他也穿上了条纹睡衣偷偷的进了集中营,但没想到那天正好是处决这些犹太人的时候,因此布鲁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犹太人们一起被毒死了。
影片最后司令官父亲与母亲得知真相崩溃了,但战争带来的悲剧却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整部影片在前半段似乎都在讲述布鲁诺周边环境,或许是因为该影片是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的吧。
所以导演用周围人的状态来告诉观众社会环境的不堪以及造成布鲁诺死亡的真实原因。
不难发现,导演选用了好几个例子都很典型,像是擦酒杯的施穆尔,又或是司机医生,又或是削土豆的帕维尔。
就拿擦酒杯的施穆尔来说,他本以为布鲁诺是善良的人,因为布鲁诺给了对方一块典点心。
但当司机询问谁拿的点心,布鲁诺因为害怕却撒谎了。他永远不知道小男孩因为这句话会经历什么。还有那位削土豆的帕维尔,在布鲁诺的眼里他是一位好医生,因为他救下了布鲁诺并为其进行了包扎。
但只有帕维尔知道这没有可能了,他的情绪很复杂,他不知道如何告诉布鲁诺,毕竟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
在影片的开始有这么一句话:在黑暗的理性到来之前,用以丈量寂寞童年的是听觉,嗅觉以及视觉。
布鲁诺只有八岁,还没有被社会思想熏陶,所以他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哪怕是他被关进毒气室的时候依然认为军人只是想让他们洗澡,在他看来,那些一条条的囚犯服不过是睡衣罢了。
孩子的天真与社会的残酷清醒地充斥着每一个人的神经,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尽管布鲁诺的父母对此非常悲痛,但事实已然如此无法更改。爱献生曾言:“我们也许有偏见,但是命运并没有偏见。”
当两个孩子在同等思想下,他们是可以成就友谊的。
尽管他们之间隔着一铁栏,隔着两个世界。但情感这种东西从不分种族,这是否就意味着人类或许可以善良一点?毕竟布鲁诺可以选择“条纹睡衣”走进铁门,为什么其他人不行呢?
之前有位网友说过:我们之所以生活得幸福快乐,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祖国,一个推崇人人平等的祖国。
在历史长河中,战争是无法避免的,但对待生命的方式却可以。
事实上,我们同处于一个世界,只是种族不同罢了,就像是花朵,它们也拥有着不同的颜色,但它们同样各有特色,各自美丽。
从影片可知:生活在高层的布鲁诺是快乐的,但快乐的背后却是无尽悲苦。
影片里有一个小女孩将自己的洋娃娃丢弃后的片段。在这一镜头下,所有的娃娃都堆积在了一起,就像是犹太人被处死前的画面,让人触目惊心。
那些犹太人就像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一时间让人分不清这是人类还是“食物”。
人们对于“人性”的探讨从未停歇,却始终不能够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尽管影片的镜头里都是生活日常的琐碎事情,但处处都透露着战争社会的弊端与无奈。
每个小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人都过得十分憋屈无奈,导致这一切的原因仅仅只是出身不同。
人们常说投胎是一门技术活,投个好胎可以享受一辈子。
但这样的想法过于自暴自弃,与其成日感叹出生的问题,为什么不去想想人类种族平等问题?显然后者更具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nxftyy/10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