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痛原因 >> 慢性腹痛的原因 >> 正文 >> 正文

便便的这些变化,表明肠道可能不太妙3种

来源:腹痛原因 时间:2021-3-15
癜风医院 http://www.pfbzl999.net/m/

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韩维宁

审核医生:赵喜颖

俗语讲“进门百步重,出门一身松”。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的症状是“进门百步重,出门后也不见轻松”的痛苦表情。

排便的痛苦,有时暗示着被人忽略的更深层的问题。大便的形态实际上显示着体内脏腑的状态。

造成便后不轻松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不断的追求满足口腹之欲中为“排便”的痛苦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工作以及家庭等因素导致的情绪不畅也会影响排便。

虽然“排便”对于人体的健康如此重要,但是人们对于大便的认识普遍不够。

所以为了能够准确的把握自己身体的情况,下次我们在排便时,不妨忍受一下难闻的气味,认真的了解一下自己的排泄物,初步评估一下自己的身体状态,也方便及时寻医问诊。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大便”,并积极的改善它呢?让我们来看看中医的答案。

正常的大便是怎么样的?

中医认为正常的大便应该是“每天规律的排出没有异味的,颜色呈金黄色或者黄色的,香蕉形便”。

中医认为正常的大便的形成主要与大肠的功能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提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意为大肠是不洁之物的传导通道,同时大肠还有转化这些不洁之物的功能,使其“变化”。

“大肠主津液”,在现代医学中即为大肠进一步将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吸收,使得粪便变得干燥。

除此之外,小肠的功能也不容忽视。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提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连接胃与大肠,将食物过渡为粪便。

因此小肠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分清泌浊”,能够将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充满营养的水谷精微被吸收利用,而食物残渣则被排到大肠形成粪便。

不正常的大便是怎么样的?

01

大便一粒一粒的,黑黑硬硬的,像小石头一样。

这种粪便中医描述为“羊矢状便”,意为像羊拉的屎。一般拉这样的大便的人往往还会感觉大便排出困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便秘。

拉这种大便一般是体内的火气太盛,煎熬津液,使得大肠津液枯竭,大便因而变得干燥坚硬。

02

大便初头硬,后面软,或者不成形,有的甚至稀烂如水样便。

中医将这种现象称为“初头硬,后必溏”,这句话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般情况下脾胃功能受损,脾气虚弱,不能健运水谷,导致清浊不分,从而导致这样的大便。

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盛夏的季节。由于酷暑贪凉,人们往往喜欢喝冷饮或者吃冰冻过的水果,如果进食过多这些冷冻的食品就会容易损害脾胃的阳气,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出问题。

在吃冷饮之前,脾胃的功能还是正常的,而在吃冷饮之后再进食的食物的运化就会受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初头硬,后必溏”的原因。

03

糊状的大便,或者水状的大便,以液体成分居多,甚至可以一天拉好几次,严重者可伴有腹痛。

这种情况基本可以认为是腹泻了。中医将腹泻称之为“泄泻”,主要分为外邪侵犯和内伤脏腑两种原因。其中常见的原因是饮食不洁引,明显的症状为腹痛作泻、泻后痛减。

而内伤脏腑中,与泄泻关系最紧密的为脾和肾。

脾气虚弱可导致慢性泄泻,而肾阳虚导致的泄泻最明显的特点为发生在天亮前。此时是一阳始生,肾阳将萌的时候,如果肾阳不足,阳气升发不出来,阴寒之邪偏盛,下注大肠而为泄泻,这个时候拉出来的大便就是冷冰冰的。

此外,除了上述几种情况之外,不正常的大便还变现在大便颜色的改变。

如柏油样便,即大便的颜色乌黑油亮的就像马路上的沥青的颜色,可能提示着消化道的严重出血;陶土样便,即白色的大便,这提示着肝胆功能出现问题;血样便,指在大便中混杂着鲜红色的血液,这就要小心警惕除了痔疮以外的大肠病变的问题。

一旦出现上述的任何一项,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以防延误病情。

但是特殊情况除外,比如进食动物的肝脏后或者补铁的铁剂,大便的颜色可能会变深,但是停止食用这类食物或食物后,大便一般会变回正常的颜色。

如何调理才能拉出正常的大便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乃后天之本”,因此调理好脾胃不仅对排出正常的大便有重要的意义,对整个人体的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然而脾胃的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系统性和阶段性的过程。中医对其有一整套的调理方法,通过辩证,分阶段的采取相应的治疗,包括针刺、艾灸、推拿手法以及中药口服等等。

以下总结了一些我们在家也可以做到的调理脾胃的方法,但是调理不代表就可以代替医生的作用,有问题还是要及时的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咨询。

1

伤脾胃的事不要作

《寿世保元》中总结了伤脾的三大原因,其云:“一曰饮食劳倦则伤脾……二曰嗜欲而伤脾……三曰饮食自倍而伤脾。”意思是说饮食不规律,过多的劳累,放纵自己的口腹之欲,偏食肥腻、味重的食物,而且吃的过多过饱等行为都会损伤脾胃。

2

按摩穴位疏通经络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早就指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生万物者众,其民杂食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其中提到的治疗饮食消化的方法,就是导引按蹻,这就是最早的按摩的说法了。

正确的按摩是要循经按络的,胡乱的按摩不仅起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应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常见的调理脾胃的手法有揉腹,就是轻轻的用手按揉腹部。按揉前,要先将双手搓热,然后在腹部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按揉腹部,可起到调畅脾胃气机的作用。

另外还有捏脊,用手指提捏脊柱及两旁的皮肤。脊柱在人体背部的正中,是人体经络中督脉的所在,其两旁还分布着足太阳膀胱经,因此背部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部位。

通过捏脊可以起到激发经气、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和脏腑的作用。

3

进行适当的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够加快人体气血的运行,有助于气机的升降条达。因此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不仅是一种有益的养生方式,也是一种治疗方式。

尽量以选择和缓、低强度、持续有氧的锻炼为主,活动强度以活动后后身体微微汗出为宜,此时既达到筋骨舒展、调畅气机的作用,又不会使人感到过度劳累。比如打太极、八段锦、慢跑就是不错的锻炼方法。

医生

赵喜颖

主治医师

消化科

(长按图片即可预约医生)

简介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中西医结合学组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秘书。

擅长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诊治,如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胃炎、胃肠道良性肿瘤等。

出诊时间

周日下午固生堂海珠宝岗分院

注:文章配图来自rf.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mxftyy/7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