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
又到了每周一次的固定门诊时间。依然是忙忙碌碌,问病史,解释病情,写病历,开化验检查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忙得不亦乐乎。就在上午9点多,来了一位48岁的女性患者,看起来也是普普通通,由她的丈夫陪同着一起走入诊室。
患者坐下来后告诉我,最近她总是出现反复的胸疼腹胀,总是在吃饭后约20分钟出现,没有胸闷气短,也没有反酸烧心。医院就诊,检查了心电图也没有发现明显异常,就在半月之前,医院就诊,这一次医生给她做了无痛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红斑性全胃炎。就按照胃炎给开了口服药物,可是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又在当地输了液。
无论怎么处理,就是不见好转,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次就来到了我的门诊。
患者的丈夫有些抱怨地说,吃了这么多药,打了这么多针,怎么一点都不见好转呢?
这个患者究竟是害了什么疾病呢?按照我们科室梁宝松教授平时推荐的临床思维,我做了如下的思考:1.上腹部和胸部局部脏器的疾病;2.临近脏器的疾病;3.远处脏器的放射性疼痛;4.皮肤和全身病;5.主动脉夹层等少见病;6.排除了器质性疾病还需要考虑少见病。
按照诊断学要求,治疗效果不好,首先考虑诊断错了!这个患者治疗效果不好,会不会是诊断出了问题?
这个患者的疼痛除了腹痛,还有胸痛,而且胸痛表现为胸骨后的疼痛不适,这个特点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又仔细追问了病史:“你的疼痛和活动有关吗?每次疼痛持续多长时间?”
天哪!我这一问,患者好像被提醒了一样,立即说:“对啊,一走路一干活就疼,每次都需要站立位休息一会儿才能好,而且疼痛时间也就几分钟时间。”
“这可是心脏病的特点呀!”
“不会吧?我曾经做了心电图呀,没有大问题的,我会是心脏病?”
患者有些将信将疑!我告诉她:“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并不灵敏,有时候还需要加上活动,才能做出来比较准确的诊断。”
说服了患者和家属,我立刻给病人安排了心电图及活动平板检查。
术业有专攻,立足河南,报道河南最新技术,帮患者医院!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mxftyy/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