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痛原因 >> 慢性腹痛的原因 >> 正文 >> 正文

非经期腹痛,只考虑盆腔炎你就OUT了

来源:腹痛原因 时间:2018-3-27

医院妇科专家:

蒲开芳:

内江著名妇科老专家,久负盛名,多年来一直从事妇科临床工作,有着丰富的医学治疗经验。对于妇科感染疾病、妇科内分泌疾病以及宫颈疾病等疑难妇科杂症的诊断和处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医疗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改良临床诊疗方法和手术方式。且因为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的方法独特、患者康复效果显著而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从医感言:好的医术更需要好的医德;这里没有专家,只有俯首甘为孺子牛式的服务者。

李燕:

曾分别就读于成都中医学校和昆明医学院。医院进修妇科。从事妇科临床工作10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及临床实践基础。对妇科炎症、妇科肿瘤、怀孕及孕期保健、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等有深入的研究,擅长无痛人流、宫颈疾病、盆腔疾病等妇科微创手术。

从医感言:每次我的患者给我电话,告诉她的病已经痊愈了。我就会感到小小的激动。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医生,最大最大的成就。10多年来,我已经从一个小丫头变成老医生。但是,每天这种激动,一直激励着我,行医造福女性。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表现为非经期腹痛的盆腔淤血综合征,一起来了解吧。

盆腔瘀血综合征

一、什么是盆腔瘀血综合征?

盆腔淤血综合症(PelvicCongestionSyndrome)又称卵巢静脉综合症(OvarianVeinSyndrome)是引起妇科盆腔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其症状涉及广泛,而患者自觉症状与客观检查常不相符合,在体征上常与慢性盆腔炎相混淆,故此类患者常被误诊为慢性盆腔炎或慢性附件炎而久治不愈。

病例:何某,女,26岁,年12月10日就诊。

主诉:月经前1周腹痛2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前1周腹痛,月经来潮疼痛即缓解。末次月经11月21日,月经周期28-30天,行经6天经净。伴下腹盆腔坠痛、腰背酸痛,尿频,夜梦多等症状。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良好,阴道通畅,宫颈未产型,宫体前位,宫体压痛(±),双侧附件区压痛(-)。

诊断:本病虽然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特殊在患者月经前1周出现,且月经来潮疼痛即明显缓解,但宫体压痛(±),且未有急性盆腔炎等病史。故本病诊断为:盆腔瘀血综合征。

二、如何对其诊断?

1、临床表现:

主要以“三痛二多一少”为临床特点,三痛指慢性持续性下腹痛、腰背酸痛、深部性交痛;二多指月经量多、白带增多;一少指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

(1)疼痛性症状:

慢性下腹痛:以慢性耻骨联合上区弥漫性疼痛为主,严重者可累及大腿根部或髋部酸痛无力;

低位腰痛:疼痛部位主要集中于骶臀区域水平,长期站立和性交后加重;

瘀血性痛经:超过50%患者有此症状,多从月经前数天即开始出现下腹痛、腰骶部痛或盆腔内坠胀痛,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或第一天最严重;

乳房痛:70%以上的患者伴有月经前一天或月经中期以后出现乳房的疼痛;

性交痛:患者常有深部性交痛。

(2)月经及白带改变:多数患者表现月经及白带量增多,且白带多为清晰的黏液,无感染征。

(3)盆腔相关脏器刺激症状:

膀胱刺激症状:约有1/3以上患者在经前期有明显的尿频;

直肠坠痛: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坠感、直肠痛,排便时加重。

(4)植物神经系统的症状:

绝大多数盆腔瘀血症患者都伴有某些植物神经系统的症状。其表现和严重程度虽不尽相同,但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般神经系统症状:心情烦躁,易激动,好生气,好哭有泪,情绪低落或心情忧郁,夜梦多,白天疲劳感及精神体力上的无能感常很严重,常有头痛,多为枕后部痛而非一般经前期头痛的类型。

(二)心血管方面:可有心悸、心前区闷胀不适。

(三)呼吸系统方面:有气短感,常需用力大口吸气。

(四)消化系统方面:有呃气、腹胀及排气不畅的感觉。自觉食欲很差,消化不良,但实际上并不少吃,也不消瘦。

(五)其他:全身到处有莫可言状的酸痛不适,如肩关节痛、髋关节痛、手指紧感,不少人还有眼球胀感等等。

盆腔瘀血综合征由于患者主诉多,体征有时不明显,所以容易造成误诊。应与盆腔炎、痛经等鉴别诊断。目前,现代医学对PC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方法也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本病疼痛症状严重,给广大女性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负担。故需要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给患者带来身心关怀。

四、需要做的检查:

(1)盆腔静脉造影:可直接显示盆腔静脉丛的轮廓,并认为是PCS确诊的“金标准”。有学者将其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类,前者卵巢静脉直径5-8mm,造影剂廓清时间20-40秒;后者卵巢静脉直径8mm,造影剂廓清时间超过40秒。另有学者将其分为轻、中及重型:轻型指卵巢静脉直径10-15mm,造影剂廓清时间20-40秒;中型卵巢静脉直径16-20mm,造影剂廓清时间40-60秒;重型卵巢静脉直径20mm,造影剂廓清时间超过60秒。但由于费用较高,故临床应用尚未推广。

(2)彩超:可观察子宫旁动静脉的血流信号,静脉丛的分布范围、形态等。目前,已成为诊断PCS综合征和观察疗效的首选方法之一。且阴式超声检出率高于腹部超声。PCS在B超下可分轻、中、重度:正常情况下盆腔静脉走向规则,无明显迂曲,直径0.4cm。

(3)逆行卵巢静脉造影术:有学者认为,逆行卵巢静脉造影术是PCS最可靠的方法。诊断标准:卵巢静脉增粗扩张,直径10mm;子宫静脉丛扩张;卵巢周围静脉丛扩张;盆腔两侧静脉交叉明显丰富以及外阴阴道静脉丛充盈。

(4)腹腔镜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PCS的最好的方法之一。腹腔镜下的典型表现为子宫后位,表面呈紫蓝色瘀血状或黄棕色瘀血斑及浆膜下水肿,两侧卵巢静脉迂曲扩张等。

(5)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它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盆腔充血的静脉造影特征包括:卵巢静脉最宽处直径大于10mm(正常小于5mm),子宫静脉充血扩张,卵巢静脉丛中度或重度充血,外阴和(或)大腿静脉曲张充盈。对盆腔静脉淤血者行卵巢静脉栓塞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6)同位素盆腔血池扫描:常用放射性核素m/n,可发现盆腔淤血局部静脉曲张。血液淤积成“血池”,放射性核素形成浓聚区。

(7)其他检查:包括放射性核素扫描(ECT)、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I)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等,由于费用等因素,目前临床尚未广泛使用。

四、临床上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1、慢性盆腔炎

虽然两者均有腹痛、白带量增多、盆腔坠痛等相同症状;但慢性盆腔炎常有急性炎症及反复发作史,妇科检查患者常伴有盆腔增厚,有炎性包块形成,抗炎治疗可好转,且易影响受孕。但PCS一般不会影响受孕,且妇科检查时一般阳性体征不明显,抗炎治疗无效。

2、痛经

两者可均表现为腹痛,但痛经主要发生于经前1-2天及经期,若为继发性痛经其症状可呈进行性加重,常伴不孕;但PCS一般发生于月经前1周左右,且多数不影响受孕。通过B超可进行鉴别。

五、如何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

通过休息和体位调节,改善盆腔血流状态,避免长期站立和睡眠仰卧位。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盆腔肌张力及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对于子宫后位的患者,每日坚持2-3次持续10min的胸膝卧位,可使盆腔疼痛的症状得到减轻或缓和。

2、药物治疗:

孕激素:高剂量孕激素,如醋酸甲羟孕酮30mg,口服,每日一次,治疗3-6个月;达芙通10mg,口服,每日2次,持续6-12个月。但持续时间较长,且疗效尚未确切。

?避孕药:可用以孕激素为主,含有低剂量雌激素的避孕药,但是目前效果尚不明确。

?GnRH类似物:多数报道认为,GnRH类似物可取得与孕激素治疗相当的疗效。有研究发现,戈舍瑞林的作用明显优于醋酸甲羟孕酮。但有关应用该类药物的远期随访尚未报道。

中药治疗:根据“不通则痛”的中医基础理论,采用活血化瘀法的治疗原则(如中药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川牛膝等)临床取得一定疗效。

3、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卵巢静脉栓塞、卵巢动脉灌注。卵巢静脉栓塞指经股动脉或经皮向双侧卵巢静脉内注入血管硬化剂,有学者建议将其作为PCS首选治疗方法。卵巢动脉灌注:指采用治疗药物等经皮下穿刺,对卵巢动脉进行灌注,以达到治疗效果。

4、手术治疗:

?圆韧带悬吊术、骶韧带缩短术及阔韧带裂伤修补术:手术将后位的子宫维持在前倾位,理论上能使肥大的子宫体及子宫颈缩小,盆腔疼痛等症状大为减轻。但目前没有大量的临床数据,故复发率等情况尚未有确定。

?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主要适用于40岁以上已完成生育,而又病情严重者,可作此选择。同时切除区长的盆腔静脉。但有研究报道,部分患者切除后仍然下腹痛不能缓解。

内江医院温馨提示您

想要了解或者咨询更多信息,可对以下医生进行联系:

罗伟著名医学专家(院长兼儿科主任)

擅长内科、儿科,尤其对小儿肺炎、儿童哮喘及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

联系

号:Njyd---

曹祖伟业务院长内科主任

长期从事内科疾病临床诊治,对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有丰富经验,在周边地区有较高声誉。

联系

免费订阅《医院健康资讯》

-

内江市·市中区新华路西二巷27号(晏家湾车站上行米)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骨肽注射液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mxftyy/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