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大家先想到的往往是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其实,糖尿病所致的胃肠功能紊乱临床也不少见,但由于了解不多,重视不够,而常常被忽视,甚至被误诊。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糖尿病胃肠并发症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预防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7月24日上午11点,医疗院长刘文成作客医健直播间,一起聊聊糖尿病相关话题!
1糖尿病胃肠道紊乱的病因研究发现,自主神经调节失常、消化道菌群失调是糖尿病患者便秘和腹泻普遍发生的原因。
1.自主神经系统
消化道的正常蠕动是依靠复杂的自主神经调节系统来支配的,也称肠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只有两者协调工作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消化规律。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神经退变,这就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功能失调,导致胃肠肠蠕动障碍,从而使患者发生胃轻瘫、腹泻或者便秘的发生
2.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有三种:益生菌、中性菌、有害菌。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处在一种平衡状态。
长期血糖过高的情况下,肠道内嗜糖的有害菌种就可能逆袭占上风,进而导致菌群结构失调,引发一系列消化功能紊乱的疾病。
另外,很多糖尿病患者要每天所吃的药物也对肠道有一定的损害,也会导致菌群失调。
3.其他
还有很多原因,有可能在糖尿病患者的消化不良中推波助澜,例如微血管病变导致胃肠道血供变差;还有,糖尿病容易继发感染,引起腹泻;另外,很多患者胃肠激素分泌也会发生改变,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2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表现1.食管蠕动障碍据报道,食管蠕动障碍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高达63%,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烧心和反流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胸骨后的不适感、嗳气等,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
2.胃轻瘫糖尿病是已知的最常见的胃轻瘫的原因,患者可出现早饱、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及餐后饱胀等症状。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一种很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常常因为感染或突然中断治疗而诱发。患者早期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加重,随后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患者逐渐出现嗜睡、意识模糊、呼吸深、呼气带有烂苹果味、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等脱水症状。化验血糖显著升高,尿酮体呈强阳性。
临床上,不乏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外科急腹症的情况,一定要引起警惕。
小贴士:当糖尿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特别是呼气带有烂苹果味并伴有意识改变时,一定要想到酮症酸中毒的可能。为避免误诊,对以急性胃肠炎、急腹症等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常规检查血糖及尿酮体,以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饥饿性酮症临床上,有些糖尿病患者过度节食,主食吃得很少,热量摄入严重不足,导致体内脂肪分解代谢增强,从而诱发“饥饿性酮症”。虽然“饥饿性酮症”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都属于酮症,但“饥饿性酮症”患者的血糖往往正常或偏低,酸中毒多不严重,进餐后尿酮体可随之消失。
一般说来,轻度“饥饿性酮症”仅仅血中酮体增高,尿酮体阳性,临床可无明显症状。中重度“饥饿性酮症”由于血中酮体过多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小贴士:对于节食过度或呕吐不能进食的患者,应常规检查尿酮体,排除“饥饿性酮症”。
5.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早期没有明显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当病情逐渐进展,发展到肾功能衰竭时,由于体内多种毒素及代谢产物潴留,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升高,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此外,由于患者夜尿增多,水分在夜间大量丢失,血液浓缩,晨起血尿素氮水平相对升高,因此,患者晨起恶心、呕吐较重。
小贴士:糖尿病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尤其是伴有贫血时,一定要注意排除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
6.降糖药所致的胃肠道反应胃肠不适是降糖药物比较常见的副作用,多见于服用二甲双胍及α-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发生率大约在5%~20%,与服用剂量及个体差异有关。
小贴士: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患者多可耐受,一般不必停药。
3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防治目前,对这一系列的胃肠功能紊乱尚无很好的治疗办法。如能够积极预防和早期发现并治疗,可很大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
1.规律饮食,维持体重和营养平衡,戒烟戒酒
应该少吃多餐,进食易消化而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心理调节,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每日1-2次)。
另外,对于胃轻瘫患者,以往推荐的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并非适宜,这类患者需要控制摄入膳食纤维。
2.运动锻炼
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还可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以利于血糖控制和肠胃蠕动,如快步走、健身操和家务劳动等,还可以进行胃部按摩。
3.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及营养神经的药物应用
常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维生素B1、甲钴胺等,另外,如果糖尿病患者存在有HP(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且已经出现这一系列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则建议积极根治HP。
同时,可以适当注意益生菌的补充,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注意消化功能的正常维持。
总结总之,糖尿病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比较常见,其原因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以外,也可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药物因素等等。这些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内分泌功能失调、胃肠微血管病变、肠道菌群紊乱及糖尿病代谢紊乱等因素相关,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的胃肠道症状,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误治。﹌﹌﹌﹌﹌﹌﹌﹌﹌﹌﹌﹌﹌﹌﹌﹌﹌﹌﹌﹌﹌﹌﹌﹌﹌﹌﹌﹌﹌﹌﹌﹌﹌﹌﹌﹌﹌﹌﹌﹌﹌﹌﹌﹌﹌﹌﹌﹌﹌﹌﹌﹌预约挂号咨询电话-
健康问题咨询|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ftzyyy/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