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痛原因 >> 腹痛主要原因 >> 正文 >> 正文

一到开学孩子就心慌肚子痛头痛预防开学

来源:腹痛原因 时间:2020-9-23

暑假马上就要结束,

面对即将到来的开学季,

不少家长开始发愁,

又要跟不愿意去上学的娃“战斗”了。

不论是刚刚准备上幼儿园的“小豆丁”,

还是准备升小学、中学的大孩子,

有不少都有“开学焦虑”,

这也令家长颇为头疼。

超一成孩子有学校恐惧症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章依文医师指出,学期开学前后,此类的小患者不在少数。这是一种由于存在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使学龄儿童对学校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并且伴有身心症状和拒绝上学的行为,也称为“拒绝上学症”。

儿童和青少年是开学恐惧症的多发人群。据统计,13.8%的儿童情绪障碍为学校恐惧症。国内有研究发现,学校恐惧症中女孩比男孩略多见,男女比为3:4。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心理与睡眠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广海博士表示,学校恐惧症已逐渐成为影响患儿自身、家庭、学校的一种常见情绪障碍,特别是对儿童学业、社交、情绪和身心发展产生巨大损害。

对学校恐惧症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王广海博士介绍,患儿最常见的症状并非是精神心理症状,而是躯体症状,比如头晕、胸闷、肚子疼,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手抖、尿急等。这些症状往往会被家长错认为只是身体上的不适。章依文医师指出,尽管大多数孩子能在一个月左右逐步适应,但也有学生变得愈加严重,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学校恐惧症多发于几个年龄段。

5-7岁为第一高峰期。这一阶段可能与分离焦虑相关;11-12岁为第二高峰期,可能与学习压力逐渐加重,难以适应环境,以及与老师、同学间的人际冲突;14-15岁为第三个高峰期,这可能与学生进入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意识冲突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发生开学恐惧症的孩子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类是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由于孩子们从幼儿园踏入小学,原来的作息时间、同伴群体、甚至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孩子们的起床时间变早了;他们将重新去认识新的同学,适应新的集体;学校生活的节奏更快,要遵守的纪律更多,同时,孩子们还要开始承受一些学习上的压力,相对而言游戏玩乐的时间变少了。这些变化都需要孩子们慢慢适应。另一类是初高中的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面临升学的关键学期,沉重的学习任务以及自身和家长的过高期望、渴望成功但又担心失败的心理都让孩子们深感压力巨大。

医院精神心理科医师郑俩荣提醒说,开学焦虑是情绪问题,也会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中引发不同的生理症状反应,比如幼儿哭闹、头痛、腹痛,甚至腹泻呕吐,大一点的孩子情绪紧张失落、睡眠不好等。“这些症状往往查不出生理病因,离开校园就缓解,有的家长责骂孩子撒谎,其实不是的,还是需要好好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开学焦虑背后是

“分离、环境焦虑”

专家介绍说,准备入园的孩子不愿上学,主要是分离焦虑的表现。准备升学的孩子,出现焦虑往往是因为环境变化,比如玩伴改变、老师也换了,学习内容也不一样了。有家长认为孩子不去上学没事,一去上学就身体不舒服,觉得他们是“装病”逃避。对此,郑俩荣表示,不排除部分孩子是“装”的,但临床上也有孩子因情绪紧张而投射到身体上,这是孩子控制不了的,只有紧张情绪得到缓解,身体症状才会随之缓解。

家长最好查找一下自身教育方式的问题。比如平时是否有过度保护、过度照顾?这会造成孩子胆小内向、不愿意和外人交往。要调整方式,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同时,管教孩子时对孩子态度“简单粗暴”,要求过高,易于责骂甚至动手打,这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此外,家长自己的焦虑等负面情绪也会影响孩子。家长最好审视一下自己的焦虑程度,自身先做好调节,甚至求助医生。

对于初入园的孩子,提前做好入园准备,玩“捉迷藏”可以让孩子适应短时间的分离;可以多让孩子跟同龄孩子一起玩耍,提前培养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这样可以缓解“社交焦虑”。孩子如果情绪问题很严重,家长感觉到自己解决不了,也不妨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做一些认知行为方面的治疗。

远离焦虑:提前调节,放手锻炼

有些家长几周都走不出分离焦虑,甚至孩子都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家长依然担忧。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海琴提出,家长的焦虑情绪会直接传递给孩子,加重孩子的不适感。张海琴认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在孩子入学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孩子的分离是必然的,家长一定要早日认识到这一点,然后果断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张海琴说,小朋友的家长不用担心,只要孩子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下成长,一定能够在短期分离的过程中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并适应外部环境。

张海琴认为,提前做好准备非常重要,在开学前的一段时间,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开始建立适应期,比如每晚早点入睡,告诉孩子幼儿园的新奇美好,和朋友老师的重要性,让孩子对进入幼儿园、小学充满期待憧憬。在入园前几天,家长一定要把孩子快速交给老师,和孩子简短道别后立马离开,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示留恋,这样不仅能够稳定孩子的情绪,家长也能较快从和孩子的分别情绪中抽离。

家长怎么做?

孩子的情绪,是比学习、营养、环境适应等等更重要的事儿。因为它是孩子学校生活的基础,为了保证孩子能以一个积极乐观的状态进入新学期。

家长应该做到:

第一,家长要调整好心态,要做到不焦虑,不要把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不要给孩子太强的竞争感。

第二,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新学期的生活,引导孩子制订阶段性的目标和计划,但要注意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要过度强调“要好好学习、要赶超XX,要拿好成绩”。

第三,暑假期间孩子过得自由散漫,家长不要要求孩子一天就完全换一个人,在开学初期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允许孩子有个适应过程和转变过程。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妈妈减少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并引导他们看一些相关书籍,规律生活和饮食,循序渐进地找回上学的节奏。

第四,对于孩子开学之初的负面情绪,家长不要太在意。孩子在新的学期,在新的环境里开始了学习和生活,出现一些困惑、不知所措的事,是非常正常的。

孩子怎么办?

1、早睡早起、作息规律,约三五个要好的同学,打几场酣畅淋漓的体育比赛,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就是调动机体赶走不快的有利手段;

2、自觉逐步减少娱乐时间,尝试着做一些能够让自己静下来的事情,比如阅读、绘画、书法、听舒缓的音乐等等;

3、尝试着对新学期的学习内容做一个初步的预习和规划,主动向亲戚中尚处于学龄阶段的哥哥姐姐寻求建议;

4、花一些时间为开学后的学习用具、装备的配备、改进、调整做好精心的准备。

我们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他会很快调整过来。比如,孩子和新同桌闹别扭了,情绪有点低落。如果家长大张旗鼓的,要去找学校、找老师,这很可能会让孩子更加困扰,家长不干预的话,孩子很可能第二天就和同桌说说笑笑了。

所谓“焦虑”,是人们对危险的不确定感和无助感。焦虑既消耗自己的精气神,又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家长朋友在孩子的新学期之始,一定要对自己的焦虑情绪进行控制,建立起积极思维模式。

开学本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新阶段,家长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开学,给孩子开个好头。

来源:人民日报,西安日报、华龙网

欢迎勾搭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boglasses.com/ftzyyy/67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